介山 发表于 13.8.12 18:32:50

哈尔滨的印象(共38篇)

哈尔滨的印象(一)——热心人   文字/摄影:介山      出镜:陈福
    我一直对哈尔滨的印象极好。刚进入造船研究所工作时,知道了哈军工是名牌大学。后来跳槽去了上海国际油漆有限公司,与哈军工的王洵成了好友。180年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歌《太阳岛上》让哈尔滨太阳岛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风景名胜。2年与吴欣同去西藏让我更深了解哈尔滨人,我写的《西藏之恋》特用了二篇写了她。这次去内蒙,我又特地转道去哈尔滨看吴欣。
    今天刚到哈尔滨,在去宾馆路上看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安顿住宿后,不顾途中劳累,一个人去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当我拍完照,想坐在花坛边休息时,有个青年人从远处跑过来,给我二大张广告纸垫着。我心头一热,来不及道谢,他已经回到自己坐的地方。我再次取出相机和长焦镜头安装好,对他起来。当他要离开经过我身边时,我叫住了他,表示谢意。才知他是天津人在哈尔滨读大学,暑期没回家,打工助学。
    是他让我有想写《哈尔滨的印象》的念头,所以把他放在第一篇。
链接:

┝┝┝

介山 发表于 13.8.12 18:49:16

哈尔滨的印象(二)——圣索菲亚大教堂             文字/摄影:介山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内,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16年1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年6月,圣索菲亚教堂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巍峨壮美的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同时,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介山 发表于 13.8.12 19:02:32

哈尔滨的印象(三)——教育书店            文字/摄影:介山
    吴欣告诉我:“哈尔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教育书店是精髓”。但我在教育书店门口来回走了几次就是没有按快门的冲动。今天又经过教育书店时,正好有洒水车留下一小块水迹。我立刻兴奋起来,走过去一看,果真有我想要的倒影。
    哈尔滨Z Y大街的教育书店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品,也是Z Y大街的标致型建筑。其外观华丽,造型生动,装饰复杂,轮廓丰富。深红色的阁楼、孟沙式的屋顶和形体多变的半圆穹窿创造了优美的天际线,是市Ⅰ类保护建筑

介山 发表于 13.8.12 19:48:59

哈尔滨的印象(四)——依旧美丽   文字/摄影:介山 出镜:吴欣
    “依旧美丽”在这里不是指哈尔滨,我是第一次去哈尔滨。我说得是吴欣——依旧美丽。
    2年6月我和吴欣一起走了西藏阿里大北线。一晃二年过去了,这次去兴安盟,回来特地转道去哈尔滨见她的。
    见面时,说我瘦了,说她老了。
    接着请我去波特曼西餐厅吃西餐,还特点了这家西餐厅自己酿制的红酒。边吃西餐边聊往事是最合适不过的,以至于我想不起拍照,尽管我喜欢这家店的风格。
    吃好西餐,我们又去露西亚咖啡店,是她朋友胡泓开的。他是中俄混血。可惜,当时他不在,我想他一定很帅。店都布置是他自己设计的,很有情调。墙上挂满黑白老照片,还有些他的油画和雕塑作品。小摆设也看得出是精心挑选的,我特喜欢那把三角形琴,记得好像是俄罗斯的乐器。
    店的生意不错,有客坐着,我就不好意思拿出相机来拍,怕打扰人家。
    我就拖着吴欣在店门口拍照,她再次说:“老了,羞了”,我说:“你依旧美丽!”
链接:

┩┩┩┩

介山 发表于 13.8.12 19:51:06

哈尔滨的印象(五)——卖玩具的男孩   文字/摄影:介山 出镜:张祥
    我是第一次去哈尔滨,也不会拚命去赶景点的。在哈尔滨三天,除了去圣索菲亚教堂,就一直在Z Y大街上闲逛。时不时拿着相机拍点什么,这个男孩就是在
Z Y大街上卖玩具时,我的。
    说他是男孩不恰当,后来我们聊了起来,知道他的实际年龄。但拍他时,感觉他似个害羞的男孩,卖玩具也不大声吆喝,只是站在原地不停地转动手上的玩具,发出“咚咚”清脆好听的棒击声。

介山 发表于 13.8.12 19:55:06

哈尔滨的印象(六)——Z Y大街上的特色路牌                      文字/摄影:介山
  我一直喜欢外国那些有特色路牌。
  这次我在哈尔滨Z Y大街上也看到与这条百年老街风貌协调,别具一格的特色路牌——椭圆形,还带有花纹,颜色也是深沉低调的暗绿色,还是中英俄3种文字。
    这样有特色路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介山 发表于 13.8.12 19:59:15

哈尔滨的印象(七)——小明星   文字/摄影:介山 出镜:董宗伯阳
  都说哈尔滨人漂白。我就坐在Z Y大街的花坛上看街上的美女帅哥。突然有个一身黑衣的小朋友出现眼前,我咔嚓、咔嚓连拍三张,他妈妈发现后友善地冲我微笑一下,我有些尴尬地说了一句:“你儿子真漂亮。”
  当我提出还想继续拍他的要求时,他妈妈爽快地同意了,但他极不乐意,表示困倦想午睡。我立刻跑去不远处马迭尔买冰棍请他吃。
  说起马迭尔冰棍,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  
  马迭尔冰棍,是哈尔滨Z Y大街特色冷饮。是马迭尔品牌(Modern)食品之一。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06年在哈尔滨创建,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名称“马迭尔”从清朝到民国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马迭尔冷饮是我国最早是冷饮企业的之一,马迭尔冰棍的特点:“甜而不腻,冰中带香”,且无膨化剂,其固化物(牛奶、鸡蛋等)投放比例远高于冰激凌。仅两种口味,只限于专营店出售。
  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就是每天在Z Y大街上销售的马迭尔冰棍,装在一个简单的包装箱里,由两三个售货员放在马迭尔面包店门口销售。没有柜台,没有大声吆喝,也没有大幅宣传画点缀,甚至始终没有外面的纸袋或塑料袋包装,冰糕完全“裸销”给顾客。
  还是回到主题,他妈妈告诉我,他小名叫阿哲,今年5岁,在环保小天使选拔赛暨2013年新丝路国际少儿模特大赛(哈尔滨赛区)中他是第四名,并将代表哈尔滨赛区去北京参加总决赛。由于自己工作走不开,只能放弃带阿哲去北京参赛的机会。

バババ

介山 发表于 13.8.12 20:01:36

以下参赛照片由阿哲妈妈提供:

介山 发表于 13.8.12 22:46:22

哈尔滨的印象(八)——勃莱梅客栈走廊的油画         文字/摄影:介山
    吴欣说已经给我订了哈尔滨的房间,并要去火车站接我,后因有急事走不开,让我自己去。她本打算订五星级饭店的,但一想我喜欢有小资情调的,才改订了勃莱梅客栈。
    当我看到勃莱梅客栈就有感觉,客栈入口很小,好似欧洲一些老饭店,我不太喜欢那种富丽堂皇大堂。这里如同家居单元入口,进门是个玄关小过厅,然后是客栈大堂服务台,大堂休息区人较多,大都是俄罗斯人。前台服务还好,B L入住也快。当我电梯上三楼时,前台已通知服务员将我房门打开了,或许是看到我提着大行箱,我立刻感到好温馨。后来我在大堂等吴欣时,又有服务员送上一杯免费的绿茶。
    最让我喜欢的是勃莱梅客栈三楼走廊的向日葵油画。

介山 发表于 13.8.12 23:05:05

哈尔滨的印象(九)——父子         文字/摄影:介山
    这对父子是俄罗斯人。儿子很调皮,歪带顶小红帽,父亲牵着他的小手,一边走一边在解讲,他听的很认真。一但父亲不讲时,他就玩皮起来,不好好走路。
当然,吸引我主要是这对父子,父亲帅气,儿子可爱。我会禁不自情地按下快门。

ΞΞΞΞ

介山 发表于 13.8.12 23:11:32



介山 发表于 13.8.12 23:13:14

哈尔滨的印象(十)——马髦毛式驳发                     文字/摄影:介山
    哈尔滨青年人时尚,超酷。我在Z Y大街上看到好多美女纹身,还看到一个十二岁左右的男孩手臂上也刺青。染发的就更多了。这个发型或许是称鸡冠头,可我爱马,在我眼里看似像马鬃毛。

介山 发表于 13.8.13 10:52:48



哈尔滨的印象(十一)——那一片明黄                     文字/摄影:介山

夏日正午
颤动着明黄充满噪音的城市
Z Y大街
在沉睡中被搬到另一个相同的地方
心中的那一片明黄
燃烧在岁月的皱纹里

介山 发表于 13.8.13 11:15:16


哈尔滨的印象(十二)——肖像之一         文字/摄影:介山

    二十余把藤椅一字排开,一盏盏台灯次第亮起,铅笔与画纸摩擦出沙沙的声响,在哈尔滨的Z Y大街上,“Z Y大街肖像艺术画廊”已成为这座城市盛夏旅游季里一张颇为著名的“城市名片”,给许多人记录下与这座城市之间的故事。
    “Z Y大街肖像艺术画廊”位于松花江畔,由二十余位专业肖像画师组成,专门为过往的中外游客进行人物肖像描写,如今已具有十六年的传承历史。
    我从小梦想是当画家,但就是没有天分,连画个鸡蛋也不像,也没有达芬奇画鸡蛋的毅力,所以成不了画家。现只能用镜头作画,那就看我给这些画家“画”的肖像。

介山 发表于 13.8.13 11:17:18


哈尔滨的印象(十三)——肖像之二       文字/摄影:介山

    这位画家的帽子挺有意思,本想多“画”他几张,但他是二十余位画家中,最不友善的,不给“画”。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哈尔滨的印象(共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