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1|回复: 0

【原創】《北方遊歷記》之八

[复制链接]
ewqwe 该用户已被删除
ewqwe 发表于 11.5.31 08: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7/25 今天是我們此次北方“學習考察”的最後一站,計劃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排列整齊的戰陣、神情各異的將士、鞍轡在身的戰馬讓人仿佛回到2200多年前秦國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激烈廝殺的場景中,而它們,應該是一支整裝待發的虎賁之師,這就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最初是被臨潼西楊村村民發現的。在這之前當地早就有“瓦王爺”的傳說。174年,當地村民為了抗旱,便到村邊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時候,竟然真的挖到了“瓦王爺”——幾個陶制的人頭塑像。正好一位姓楊的村幹部來檢查挖井進度,見到此情景,連忙報告給縣文化館。經過幾年的勘察和發掘,沉埋在地底下2000多年前的寶貝——氣勢非凡的秦兵馬俑終於展示在世人面前。 前次到西安開會,當地(西安市教育局)專門派車派人陪我們幾個所謂“專家”去參觀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震撼。這次舊地重遊,發現周邊環境變化是挺大的,不但建立了環境保護緩衝區,進博物館首道大門後還得乘坐電瓶車(當然包括在0元的門票錢裡),沿著一條綠色長廊行駛約幾分鐘后,來到二門停車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秦始皇石雕像,其背景就是景色優美、逶迤起伏的驪山,也就是廣袤的至今還無法挖掘的秦始皇陵園。 秦始皇陵兵馬俑目前共發掘出3個俑坑,呈品字形排列,按照發現的時間,它們分別被定名為兵馬俑一、二、三號坑,總面積約22780平方米。考古工作最終證實,總共有8000多個真哈尔滨论坛 http://bbs.harbin123.com小的兵馬俑被埋葬在這片地下密室裡,自遙遠的2000多年前起,一直默默地忠誠地守衛在這裡。 我們先參觀了第一個展廳,主要是著名的銅車馬。銅車馬於180年出土,共發掘出兩乘,本來出土時已經破碎不堪,後經考古人員復原。國寶——一號銅車馬在5月1日已經被運到上海世博會展出,現在給大家看的只是一個仿製品,導遊為我們介紹說,一號銅車馬是衛士乘坐的開道車,為雙輪、單轅、駟馬係駕,總重量約一千多公斤,主體為青銅鑄造,裝飾著精美的彩繪。尤為精巧的是車上還立有一圓傘,傘蓋可以隨著太陽光的照射自由調節角度,讓站於傘下的衛士不被日曬雨淋。二號車分為前後兩室,前室較小,僅夠禦手乘坐,而後室則是主人位,也就是秦始皇所坐。秦代工匠成功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銷接、子母扣連接等技術,其極端複雜的製作工藝和精準的寫實主義造型,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也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成就,代表了中華文明在兩千多年前所達到的高度。 見識了銅馬車之後,我們來到一號坑。一號俑坑是發掘最早的,也是發掘最大的一個坑,靠近入口的這一頭俑坑裡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站滿了修復後的兵俑,面部神態栩栩如生,儘管歷經2000多年的滄桑歲月,早已變得殘缺不全,但龐大的陣容仍不失浩浩蕩蕩的威嚴和秦川壯士叱吒風雲的雄姿豪情。他們讓每一個目擊者感到深深的震撼,讓人們在恍惚間經歷時空倒轉,回到那個旌旗飄揚、風起雲湧的遙遠年代。 隨後我們又看了二、三號坑。二號坑比一號坑佈陣更為複雜,兵種也更為齊全,是三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三號坑的佈局似為總指揮部,但當時並沒有完全建成。帶我們的導遊真不愧是吃那碗飯的,旁徵博引,口若懸河,且幽默風趣,在介紹景物的同時,也把個人、小家、國家,古今歷史聯繫起來,甚至把人的生來死去也講的頭頭是道,給大家帶來歡聲笑語,引得其他一些散客來“蹭聽”。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最後來到博物館的遊客接待中心(實則是旅遊紀念品商店),看見兵馬俑的發現者(就是那位村支書)老楊,黑黑瘦瘦的模樣,戴副眼鏡,完全不是農民的打扮,到更像是一個老幹部,正坐在那兒簽名售書。老楊現在可是當地的名人了,據說還擔任了博物館的名譽館長,據導遊介紹當地人為了感激老楊,送了一副對聯給他,上聯是“翻身不忘共產黨”,下聯是“致富全靠秦始皇”,橫批是“感謝老楊”。雖說帶有些許調侃的味兒,但當地人確實因為秦俑而走上了致富之路。老楊簽名售出的畫冊每本120元,如再加一張光碟要180元,而他則可從中抽成。見有人對著他拍照攝像,他就沉下臉來,不讓人照。 走出博物館,思緒萬千。兵馬俑,這些武士,作為秦始皇的陪葬衛士,在地底下默默站立,他們手持兵刃,個個威嚴,穿越時空,繼續著兩千多年的忠誠。我想起幾年前首次看過兵馬俑後所寫的遊記《西安一瞥》中的一句話:“帝王將相們為呈一時之勇,為享一己之歡,而驅使芸芸眾生共赴苦難,直到現在也是不可饒恕的罪過。但這些歷史陳跡又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存在,造福於當代百姓,至少給他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其中的是非功過,的確很難說得清楚”。 回到停車場,我們沿西安繞城高速直奔咸陽機場,搭乘中午的航班飛回重慶,結束我們的內蒙、陝西北方之旅。導遊介紹說,臨潼曾經是漢唐時期人們送客的地方,那兒栽植了許多柳樹,送別的人往往要折一枝柳枝相送。坐在旅遊大巴上,望著關中平原鬱鬱蔥蔥的土地,那一簇簇火紅的石榴樹,我突然想起王維的一首送別詩: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後記: 內蒙、陝西終於成為我的一個記憶,那被焚毀150年的圓明園、大氣的奧運場館、迷離的後海,那大漠、黃沙、蒙古包、枯黃的草原,那高聳的華山、廣袤的八百裡秦川、黃土高坡,還有那悠長的蒙古長調、聲聲斷斷的信天游,甚至那60度的紅星二鍋頭、蒙古王、清香的涮羊肉、泡饃都已遠去。一切皆已模糊,但似乎又恍若在眼前,所以留下以上的文字。 但我依然嚮往遠方。遠方有多遠?遠方並不遙遠,它只是從心靈到腳步之間的一段旅程。 當心靈沉澱進腳印的時候,遠方就不再遙遠。 夫子 于 2010-10-26 12:55 对此帖进行了编辑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5.12 16:45 , Processed in 0.0342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