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52|回复: 4

[散文] 以列的年

  [复制链接]
慕潇 发表于 23.4.21 16: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列的年

    “庄稼老二怕过年,过了年,犁头耙子在眼前。”以前,每到过年,母亲总要念叨这句谚语。
但小时候,我们却总是盼望过年。
    进入腊月,黔西北家乡以列的天气虽一天寒比一天,但年味却渐渐的浓了起来。
    在以列,大多数人家都是要杀年猪的,富裕的人家杀大点的,贫寒的人家杀小点的,实在是没有年猪杀的人家,也要在年前买上几十上百斤猪肉用以过年。因此,过了冬至,尤其是进入腊月,猪们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劫。以列镇上及周边村寨,每天从天亮开始一直到下午,时不时都会有猪们的哀嚎,从声音传来的方向,一般我们都能够答题估摸出是哪一家又在杀年猪了……
    杀年猪的时候,是要请寨子中有力气的亲朋前来帮忙的,杀猪这事儿,光凭自己一家人办不了。杀猪匠来了之后,来帮忙的亲朋便从烧锅到捉猪、杀猪、烫刮、砍剁……忙得不亦乐乎。而大人们所忙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是我们这些孩子乐于鉴赏的,这其中应该是包含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对美味的向往吧!所以我们总是睁大眼睛盯着每一个环节,而大人们这时候总是喊我们:“走开走开,不要挡脚绊手。”
    大人喊过后,我们就走开一点,但要不了一会,就又聚拢过来,于是大人们又喊,于是我们又散,如此往复。
    直到猪肉被砍剁成坨下锅,用乡下最简单和原始的方法放上辣椒、花椒、盐等佐料后,香气扑鼻而入,让我们馋涎欲滴,于是趁着大人们喝酒,我们便大快朵颐。而寨子中每户人家,照例都是要请周到的,大家一起分享美味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也是乡村人情味的另一种体现。
    年猪杀好后,先要用盐把猪肉腌制过,之后或用树枝熏烤、或挂上屋梁风干,待到过年时,取下一块,清洗、切片,或蒸或煮,装碗入盘,再倒上一碗自酿或平时就打来备下的苞谷烧酒,就是对自己及家人一年来辛勤劳作的最好的慰藉……
    除了杀年猪外,过年之前,还要做豆腐。
    记得每年腊月,母亲从屯箩里把黄豆撮出来,筛捡干净,用清水泡上一天,放在石磨上推磨成浆,然后把一口大铁锅放到灶火上,烧上灶、添上水,再把豆浆放到铁锅里煮,等把豆浆煮沸腾了,母亲就把拴有纱布的摇架吊在屋子中间的楼枕上,用水瓢将沸腾后的豆浆一瓢一瓢地往摇架里舀,利用纱布把豆浆和豆渣过滤开来,过滤后,在纯的豆浆里放上酸汤,一次、两次,豆腐便一块一块的白花花的在缸子里荡漾开来……等豆浆在酸汤的作用下凝结后,母亲便将豆腐舀进一个个事先铺好纱布的木制的包箱里,然后是将纱布收紧,盖上盖子,在盖子上压上石头,水份被压干后,打开来,就成了一箱箱的可以站立的豆腐。
    豆腐做成后,为了长久保存,母亲或把豆腐切坨,用石灰或草木灰腌制后放在墙角,吃的时候拿来洗净,味道自然比新鲜的豆腐美味;或切成小块,用清水煮个半熟,冷后裹上盐、花椒、胡椒粉等佐料,再用稻草一层一层的铺好,把切好的豆腐一块一块的放在稻草上,盖上保暖的被子。过几天,豆腐生了霉、长出像绒毛一样的霉衣,就成了霉豆腐,捡出来后,用坛子盛上,再泡以专门熬制的水后密闭,以后吃饭时作为佐料,既开胃又实惠。
    除了这些好吃的,每年腊月,母亲还要做糯米甜酒、做粉子面、用黄豆做豆豉……
    一年到头,许多吃的东西都是要在腊月做来备好的。等这些带着浓浓年味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的时候,就是过年了。
    以列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的。
    腊月二十三,又俗称小年。这一天,在以列,家家户户都要炒苞谷花或炒花生来拌用苞谷熬制的麦芽糖,用以供奉灶王爷。每年的这一天,母亲也是要给我们炒苞谷花来拌糖吃的,因为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炒苞谷花或者花生拌糖来供奉灶王爷,一方面有贿赂的意思,让灶王爷在天上多替自家说好话;另一方面说灶王爷吃了这种花生或苞谷花拌的糖后,就把嘴粘上了,奏不了事,说不了自己的坏话。但其实这些糖,最后都是我们自己吃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就算正式的启动过年模式了,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大扫除,清洁房前屋后的卫生,打扫房子的扬尘,拆洗床单被子衣服等,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现在想来,现在人们所谓的“仪式感”,应该就是这样来的吧!而就是因为需要这样的“仪式感”,所以以列过年有很多风俗禁忌。
    母亲常说,“正月忌头,腊月忌尾。”这禁忌其实是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的。进入腊月,母亲就不允许我们背着空夹箩、背箩、挑着空水桶等进自己或是别人家,也不允许在腊月或是正月向别人借东西、还东西,尤其是钱。
母亲说,“不能没有家教。”“家教”是什么?多年后我才明白,其实就是一个家族抑或一个家庭的文化传承,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家庭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在母亲看来,不注重这些禁忌,就是“没有家教”的一种表现。
    而到了年三十夜,禁忌和风俗就更多。
    每年的年三十,父亲做好饭炒好菜后都要先搬桌子在门外祭拜天地,并奠酒、烧纸钱。接着是在“天地君亲师位”的神榜前祭拜菩萨,在祭拜菩萨的时候,父亲总是念:“满堂的神圣,千神供杯、万神供碗……”然后又是奠酒、烧化纸钱。最后才是在屋子中间摆一张桌子,端上饭菜,以敬奉祖先。这时候,父亲往往会念:“胡氏门中历代的高曾远祖以及沾亲带故的一切老人伙些,都请在我家过年吃饭了,望老人伙些保佑我家大人小娃平平安安!”然后又是给祖先们奠酒、烧纸钱。
    在父亲供饭和烧纸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是不准打闹的,须全家肃静,更不能讲不吉利的话,以免惊扰天地神灵和祖先。
    古人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后来我想,每年过年对天地、神灵及祖宗的供奉,其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最朴素的对自然和祖先的感恩及敬畏……
    父亲供完天地、神灵和祖先后,一家人才能围桌而坐动筷子,这时候,父母是必须要发压岁钱给我们的,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能发的压岁钱也就是几角块把钱,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这其实也是我们盼望过年的原因吧!
    而每年一家人围桌而坐吃年夜饭的时候,父亲都要杀鸡看卦。每年还没到年三十,父亲必亲自到镇上挑选一只体肥毛美鸡冠好的大公鸡,用以在年三十那天杀之以敬天地神灵和祖先。鸡杀好煮熟端上桌后,我们是不能吃鸡头、鸡腿的,鸡头照例是父亲吃,因为他是一家之主,而两只鸡腿,则是父亲一只、母亲一只,吃完后,父亲就把两只鸡腿的骨头放在一处,合成一副“鸡卦”,仔细察看。“左手拿卦财为主。”这是父亲每年都要说的话,什么是“卦”?我们经常这样问父亲,父亲说,“卦”就是由鸡腿骨头上小孔组成的图案。不同的“鸡卦”,代表了来年不同的运势。
    虽然父亲每年都这样对我说,但直到现在,听父亲说“鸡卦”的时候,我依然一头雾水。
    吃过年夜饭,便是守岁。“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年三十夜,父亲会用煤把火添得旺旺的,这样一家人围火而坐或是有亲朋前来串门,便热呵呵的。这样的年夜,一般我们都要坐到十二点,十二点后,父亲便到门口放鞭炮,庆贺新年的到来,然后再带上香和纸,到离街不远的水井里去挑水。舀水之前,先点上香、烧上纸,然后才把水舀满,挑回家中……
    同样是因为要有忌讳,正月初一早上,父亲和母亲是不会喊我们起床的,因为传说是如果喊起床了,那蚊虫虱子等也会跟着起来了。还有就是不准许购物等,按照母亲的说法,是叫做“出财”,甚至于连地也不能扫、用的水也不能往外倒,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前就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把该做是事情都一股脑儿的做完。
    在这些禁忌中,我们唯一喜欢的,就是大年初一的那天,大人不能打孩子,孩子之间也不允许相互打闹,如果打了,就是“开印”,以后这一年到头可能都会挨打,所以这一天,我们尽管怎么闹,大人们也是不会管的。
    这些禁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却早已忘记,唯有像父母那样的老人们还在坚守……
    我们一家人忙着过年的时候,也是父亲最忙的时候。
    父亲除了要忙家里的事外,还要忙家乡以列镇上的春节活动。
    以列的春节活动很丰富,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有唱山歌、耍龙灯等。以列的山歌据说有“九版十三腔”,但能把这“九版十三腔”唱完的人,现在可能没有几个。
    记忆中,以列的山歌场有好几处,但我们最爱去的地方,是离小镇不远处瓜仲河畔的九洞天或谢家沙坝。每年过年到瓜仲河唱山歌的人都很多,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以歌会友、有的是为比赛,目的不同,唱法自然也就不一样。据说大多以山歌会友,一般都是一问一答,互问互答;而有些唱山歌是求偶,男女以歌示爱,家乡黔西北比较有名的两首山歌就属于这一类。
    男唱:
太阳出来照白岩,金*花银花滚下来。
金*花银花哥不爱,只爱情妹好人才。
    女答:
太阳出来照半坡,金*花银华滚下坡。
金*花银花我不爱,只爱情哥好山歌。
    对歌的青年男女唱到情投意合,便以歌为媒、喜结连理。
    但父亲他们组织的山歌比赛,是要发奖品的,每年得到冠军的人,所发奖品也不一样,有些时候有洗衣机、电视机等,主要还是取决于当年所筹资金的多少。
    除了组织唱山歌,父亲每年还要组织耍龙灯。以列耍龙灯有两个目的,一是娱神,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是娱人,就是用以娱乐自己,欢度新春。以列的龙灯不是很出名,但也是年年都要耍的,自我记事起,就基本没有断过档。
    父亲是以列龙灯的会首之一。每年进入腊月,父亲以及以列街上其他的几个承头人便要商量耍龙灯的事宜。先是安排筹资,从以列小镇上开始,每户出多少,到部门去争取多少,事先就要商量好。然后是龙灯的编扎,是请以列镇上的手艺人编扎,还是到外乡购买,也要扯上一阵,但大多情况都是到外乡购买龙头,再由当地手艺人配置龙身和其他附属用品。
    龙灯编扎好之后,初九就开始耍,以列称为“亮灯”。在亮灯之前,要把编扎好的龙扛到以列的地母庙去“参庙”,其实就相当于开光,参完庙后,就可以耍龙了。
    记忆中,以列的龙灯最是闹热。耍龙的时候,四乡八里的人都要到家乡以列小镇来看热闹,那场面,简直要用人山人海才能形容。同时,为了助兴,还要请以列小镇砂锅寨姓唐的补锅匠来打铁花。每天天还未刷黑,姓唐的补锅匠就搬来炉子和风箱,用风箱鼓风,把火炉的温度升到足以把铁融化成铁水,然后在人们耍龙灯的时候,用一个勺子把铁水迅速舀出抛在空中,再用一块木板用力打在空中的铁水,使铁水形成铁花四处飞溅,有如现在的烟花,引来人们的阵阵惊叹和纷纷避让,以免落地时烫到自己。但耍龙灯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管是有铁花还是火炮还是烟花,耍的人都必须不避不让,泰然处之,继续耍龙,动作不变、幅度不减,也因此,凡是参与耍龙灯的人,除了脸之外,头和脖子都要用毛巾等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以免被铁花、烟花等误伤。
    龙灯耍到一半后,还要去以列街上一家一户的拜年,老百姓称之为“接龙”,需要“接龙”的人家要事先和承头耍龙灯的会首们接洽好,然后准备香蜡纸烛,耍龙灯的人前来拜年的时候,接龙的人家要点上香、蜡,烧上钱纸,以表虔诚,同时还要准备烟、酒、葵花等,以招呼耍龙灯的人,龙灯到门前的时候,要先说“四句”,说“四句”的人,一般都是以列街上的土秀才,因为所说之“四句”,相当于打油诗,最后一句不仅要吉祥,而且还要与接龙的主人家名字最后一个字押韵。说完“四句”后,耍龙灯的人再扛着龙在接龙的人家屋里走一圈,表示这家人来年会鸿运当头。
    龙灯从初九一直耍到十五,把以列街上的人家大多走完,十五的晚上耍完后,就要把龙灯送到瓜仲河九洞天出水处烧送,以祈以列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过完正月十五,以列的年才算结束,等到十六,就“犁头耙子在眼前”了,大家要出门打工也好、要犁土栽洋芋栽苞谷也罢,就该干嘛干嘛了。

一鸣 发表于 23.4.22 21:2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谢谢慕潇分享!
 楼主| 慕潇 发表于 23.4.22 21: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鸣 发表于 23.4.22 21:25
欣赏美文,谢谢慕潇分享!

感谢关注时间所限,不怎么得空上论坛,迟复为歉
 楼主| 慕潇 发表于 23.4.22 21: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厚爱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5.2 10:13 , Processed in 0.03111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