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1|回复: 3

游趵突泉

[复制链接]
烛舞 发表于 09.8.31 14: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趵突泉 2007年“五一”放假,与两位同事齐鲁游玩,到泰山一游,“男儿须作健,结伴不须多”。回来决定从济南走,顺便也在济南看一看。到济南正是夜里两点多钟,胡乱找个旅馆住下。天一亮,匆匆吃了早点,就坐车去济南最负盛名的趵突泉公园。 早知济南被誉为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特色。趵突泉更是七十二名泉之冠,趵突泉群是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公园内泉水众多,有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等共计二十七处名泉。昔日趵突泉,方圆不足四亩,既是香火胜地,又是卖艺、说唱、占卜和摆小摊的场所,一九五六年正式建园,历经几次扩建,如今面积已达十点五公顷,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具有泉水特色的城市公园。我来前已读过关于山东、关于济南、关于趵突泉的诸多诗文, 趵突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公元前六百九十四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就是此地。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每天二十四万立方米,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出露标高可达二十六点四九米,“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也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它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泉城三大名胜,是泉城济南的标志,千佛山距离过远,时间不允许我们去了,争取能看一看趵突泉和大明湖。 从东门进去,门票三十元钱,可以见识一个神往已久的名胜,虽然贵点,但狠狠心算了。 进门是一处泉水,也是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漱玉泉,也属“趵突泉泉群”,“漱玉”一词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是描写的隐居生活。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池长四点八米,宽三点一米,深两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层叠而下,漫石穿隙,淙淙有声,注入螺丝泉池中。明代诗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间瀑飞经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的赞语。后人辑录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漱玉集》就因此泉得名。“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 泉边为李清照纪念堂,典型的宋代建筑,歇山飞檐绮丽多姿,悬山抱厦丰富多变,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飞亭叠瀑,展室内涵风格各异,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的伟大成就与丰富的一生,堂名由郭沫若在一九五九年所题,牌匾为“一代词人”、“传颂千秋”,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而尤以词和词学理论闻名于世,她的词无论是感情、形象的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锤炼都反映生活的实感,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所以在艺术风格上,清照的词是人们公认的婉约词派代表,被人们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纪念馆是全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功能最齐全的李清照纪念堂(馆)。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是对女词人身世和作品的高度概括。厅内陈列着李清照塑像、著作版本以及后人的诗词、题字等。正面立着的石膏塑像是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雕塑的。左边小展室是李清照详细的生平及行踪图。右边展室陈列着后世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书影及李清照年会的盛况照片。正厅东侧曲廊间有“叠翠轩”,西侧曲廊南端有“溪亭”,亭旁有“洗钵泉”,东侧曲廊的墙上,镶嵌着三十多方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李清照诗词碑刻。我俩的记忆力和知识量都是班级数一数二的,在此竞相背诵起李清照的词来了,起初是你一首我一阕,后来则成了你一句我一句,都不肯让对方压自己一头。他背一首流丽婉秀、明快活泼的早期“眼波才动被人猜”,我就应一首苍凉激越的晚期“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他“蹴罢秋千”,我就“天接云涛连晓雾。”直至离开纪念堂好远,还意犹未尽,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对手,青年学子中有这样切磋磨砺关系的也不在少数,这也是我俩间无数次从知识上“华山论剑”中的一次。 绕过挂有匾额“洞天福地”的蓬山旧迹坊,它为明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所建,是两柱一楼式,丹柱青瓦,斗拱承托,上饰吻兽。就有一水族馆,院中假山堆叠,亭阁耸立,瀑布直挂,小桥流水,奇石玲珑,松竹相映,十分雅致。 看柳絮泉、皇华泉、卧牛泉等,其中柳絮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在今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故名“柳絮”。往昔,泉四周垂柳成荫。春日,岸上柳絮扬扬飞舞,水中泉沫翻动如絮,泉水与垂柳相映成趣,令人陶醉。明晏璧曾赋诗曰:“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冷冷。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诗中正是对此景色的赞咏。该泉现泉池系於一九五六年新砌而成。泉池呈长方形,长三点五米,宽二点三米,深一点五米,池于一九八O年题写。泉边柳树成荫,池水清澈见底,长流不竭。水中游鱼可数。夏日乘凉观景,可谓佳境。 过“逢山有迹”,就是公园的主角趵突泉了。人们争相在胡缵宗书写的石碑前留影。墙上有历城王钟霖于清同治八年书写的“第一泉”字样。游人越来越多,等待照相的也排了一大长队,他们在和石碑合影,和书法合影,而惟独不能与慕名来看的泉水合影,泉水已枯竭,我们没有机会看到。据称会看水的人能根据趵突泉水的高下形状,预卜休咎,也没机会问当地人看别的泉是否可以卜休咎,是否现在除了相面相手外还有人会看水? 我幸而来之前读了老舍的《趵突泉》,在实地温习并想象着:“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泉对济南是如此重要,“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美景。这又是中国人的ZF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人工建设的公园如今搞得非常漂亮,自然的水却不见了,济南的美也就失去了一半。 过来鹤桥,此桥原为木桥,南北纵向,在趵突泉池东岸,望鹤亭西南侧。系由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府张鹤鸣始建,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重修,清顺治年间监察史程公再次重修。均为木质,后改为平板石桥。一九**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更换了石板。一九七五年,在桥体两侧设置雕花石栏,取景照相的角度最佳。 到三大殿中的泺源堂。此堂在趵突泉北岸,最早为娥英祠。这一组三进的建筑群,原是古代娥姜祠的旧址,原来奉祀的是舜的妻子、唐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大约在金元以后改为吕祖庙,曾供奉着宋代以后逐渐流行的道教宗师吕洞宾。著名文学家曾巩在北宋熙宁年间(一O七二到一O七三年),在泺水建二堂,南堂临泺水之源,故称“泺源堂”。北堂南对历山,曰“历山堂”。后来,金代元好问把“泺源”、“历山”二堂改成“吕公祠”。明朝,盐运使司张奎光、济南知府樊时英、历城县令吕黄钟又改祠为阁。此后,恢复原名“泺源堂”至今。堂前抱厦楹柱,悬挂木刻楹联,是选取赵孟頫咏趵突泉七律中的颈联:“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是济南人喜欢的关于家乡的最佳诗句。 万竹园内有望水、东高、白云等泉,它建于元代,隆庆四年易名通乐园,清称阁老园,我们想进去,但却等不及九点钟开门,启功题名的王雪涛纪念馆也过门而不入。 三年过去了,听电视上说济南丢失了一半的美找了回来,趵突泉重新出水,而我一直再没机缘去重游,即使去了,可以切磋磨砺诗词的朋友未必同行,那种感觉也很难再有。当年李白与杜甫也是共同在齐鲁大地“登临遍池台”,如今也正是“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的时节,我与朋友处在“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之地,想的却也只能是“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诗篇。 ы

相关帖子

风狂 发表于 09.8.31 21: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这篇文章最好就别去趵突泉了。会失望的{:233:}
风狂 发表于 09.8.31 2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园里的景色不错,就趵突泉来说,没有太大意思!
jjl886 发表于 09.9.1 22: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我爸说起过趵突泉,但是没见过,希望我看到的它能与自然接近点,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6.14 03:42 , Processed in 0.03518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