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3|回复: 0

格律诗中的“平、仄音”字的关系(送给初学诗者)

[复制链接]
烛舞 发表于 13.11.19 09: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些时曾写了一篇帖子,就古诗的写作谈了一点个人看法,就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和不同说了些浮浅认识,唯独对格律诗中的“平、仄音”关系一节是一带而过,概因格律诗中的“平、仄音”关系,不是几句话就可说明的。闲暇无事,再把个人对“平、仄音”在格律诗中的关系,重温一次。
    现代的“平、仄音”,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拼音时所说的“一、二、三、四”声,其中的读”一、二声”的就是“平”音字,读“三、四声”的就是“仄”音字。现代的“平、仄音”以及诗中的“用韵”与古时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读古诗时,用现在的“平仄音”和“韵”去衡量,往往会觉得不合“音、韵”,原因就在这里。比如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我们现在读为“Xie”,就与全诗用“韵”不符,而古时却读为“Xia”,既是我们现代人在作诗。就以现在的“音、韵”为主。
    我们常把诗与歌连在一起,统称“诗歌”,可见诗与歌有密切的联系。古时的诗大都可以吟唱的,为了体现诗的乐感美,格律诗就十分强调“平、仄音”字的关系。
    汉字是一字一音,诗句中的音节,以两个字或一个字为一顿,也叫做“音步”。格律诗中的五言诗句有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七言诗句中有三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每个双音步的第二个音和单音步称为“节拍”或“拍子”。因此五言诗句有三个节拍(具体的说就是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和最后一个字),七言诗有四个节拍(也就是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关于字和句的平仄声的安排和规定,就与节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格律诗指的就是“绝句”和“律诗”,“绝句”有五绝和七绝两种,“律诗”也有五律和七律两种。四种格律诗中,每一种各有四种不同的平仄音的组合排列,合起来就有十六种。一般人感到头疼的就是熟记这十六种不同的平仄音规定,按我们这个年龄,再去熟记这些规定,确也有些力不从心。不过,我们明白了格律诗中关于平仄音安排的规律,根本就不用去死记那些规定,只要知道格律诗中(不论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第一句的平仄音字的排列,就可以自然的安排其它句子的平仄音顺序,而不会出现错误了。
    格律诗中的平仄音字的安排,其实就有三点:一、平仄交错,二、平仄对立,三、平仄相沾。只要理解了这三点,在写格律诗时就不会感到安排平仄音字有困难了。下面分别就这三点简单的说一下。
“平仄交错”指的是格律诗每一句中字与字的平仄音关系。为了使诗句有音乐美感,就要求诗句中在“节拍”(上面说过,节拍上的字就是五言句中的第二、四、上用的字,七言句中的二、四、六、上用的字)上用的字,平声字和仄声字交错使用(不包扩括句尾的那个字)。我们举个例子:在同一句内,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就用仄声,而第六个字又用平声。相反,第二个字用仄声,第四个字就用平声,第六个字又用仄声。这样平声字和仄声字在诗句中从对立到统一,读来声调高低间隔,悦耳动听。
    我们看看古诗在平仄音字上的安排,会加深印象。(我在节拍上的字下面加以标明)
              第一首:杜牧《山行》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仄)(平)(仄)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平)(仄平)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平)(仄)(平)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仄)(平)(仄)
   第二首:元稹《菊花》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平)(仄)(平)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仄)(平)(仄)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仄)(平)(仄)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平)(仄)(平)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句中的节拍所在(既双数字),在每一句中总是平声字和仄声字交错安排的。
    那么每一句的尾字,就是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怎么样安排呢?那就更简单了,不论是第几句,只要是用韵的句,最后一字就用平声字,不用韵的句,最后一字就用仄声字,这是个铁律。
    二  平仄对立   
    平仄交错说的是每一句中第二、四、六字之间的平仄关系,而平仄对立和平仄相粘则是指诗中句与句之间的平仄关系, 我们先谈一下,什么是平仄对立,然后再说平仄相粘。
    绝句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中的节拍上(不包括句子的最后一字)的平仄用字,要做到平仄对立。以七言绝句来说,第一句中的二、四、六如果用的是平、仄、平,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字就用仄、平、仄。相反,第一句的二、四、六字用的是仄、平、仄,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字就用平、仄、平。第三、四句也是一样。
    这个规律在格律中就叫“平仄对立”。
    下面我们再看看古诗的例子。
            
              贺知章:《咏柳》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仄)(平)(仄)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平仄)(平)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平)(仄)(平)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仄)(平)(仄)
    如果是五言,就在两句间的二、四两字平仄对立,既上句二、四两字用的平仄,下句的二、四两字就用仄平;相反,上句用的仄平,下句就用平仄。
                                       三  平仄相粘
    平仄相粘其实就是平仄对立的反意,你对立,我相同。绝句诗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句中节拍上的平仄用字(不包括最后一字),两句要求相粘,所谓粘就是粘连在一起,平粘平,仄粘仄。(为何不用“相同”来解释?我想是因为这里指的是字音,若用相同二字,怕会误解为相同的汉字了)以七言诗来说,如果第二句中的二、四、六字用的是平、仄、平,那么第三句的二、四、六字也还用平、仄、平。相反,第二句第二句节拍上用的字是仄、平、仄,那么第三句的二、四、六字也用仄、平、仄。这种规则,在格律中叫做“沾”。
    下面我在看一个古诗的例子。
              杜甫:《赠花卿》
        
              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
               (平)(仄)(平)
              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
               (仄)(平)(仄)
              此 曲 之 应 天 上 有,
               (仄)(平)(仄)
              人 间 能 得 几 回 闻。
               (平)(仄)(平)
    “队”和“粘”的作用,是使全诗的声调有变化而不单调,读起来加强音乐感。如果不“对”,山下两句的平仄就重复,如果不“粘”上两句和下两句的平仄又重复了。
    格律诗的平仄关系基本就是这些,其实不算复杂,只要多看两回就记住了,至于具体的格式,就是下个帖子再聊的了。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5.19 19:29 , Processed in 0.04109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