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9|回复: 0

小说列巴(原创)

[复制链接]
大江陶醉千秋月 发表于 13.7.29 2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说列巴(原创) 想起小时候嚼(jiao音)列巴皮嚼得下巴发酸,奉劝食客们——牙口儿不好,别吃列巴。 来哈尔滨旅游,吃什么好呢?吃什么都好,哈尔滨历史不长,各种民族、宗教、文化林立,世界各地的菜肴、食品在哈尔滨你几乎都可以找到一席之地;但对它影响最深远的还是俄罗斯,所以在哈尔滨人的口中,水桶不叫水桶,叫围的罗儿;面包不叫面包,叫沙一克或列巴;连衣裙叫布拉吉诸如此类俄国话种种,哈尔滨人用得颇多,也不外是俄罗斯对此地文化浸润较深的缘故。 很多外地人到哈尔滨来会买几个大列巴回去,大列巴便于保存,皮厚有嚼头,大多数哈尔滨人都喜欢吃列巴,自然也有喜欢吃小白面包的;可你要到哈尔滨来再回去的话,不如扛几个大列巴回去,个头有噱头,长相有噱头,滋味同样有噱头,炫耀更有噱头,就是临急防身也是不错的盾牌,硬度和韧性都很好。 列巴是俄式大面包,外壳很硬、厚,内瓤蓬松,略咸,略酸,小时候最喜欢吃列巴皮,大比篮球大,小也有半个篮球的个头;俄式小面包叫沙一克,不过哈尔滨人似乎只认大列巴,秋林公司出的列巴味道一直都不错,近年似乎也就那么回事儿,不如从前耐嚼,价格倒是贵多了。 哈尔滨最出名的就是秋林列巴,当然还有很多种列巴,一些俄式店也做自己的列巴,或者去一些俄式咖啡馆里泡时间也不错,比如道里西头道街的露西亚咖啡馆古色古香的情调也很好,几年前去过,被常青藤包裹着,允许拍照。 哈尔滨人从前对俄式文化挺讲究,建筑上的偷工减料也少,做人也更厚重、质朴。如今受了大趋势的影响,只是利用这些文化来牟利,很有一些暴发户的嘴脸,真是可惜了那些原本散发着古雅醇香的异国情调了。 闲时行街,愈多看人,哈尔滨人文化素养虽不很高,但却十分会穿,气质也还是不错;所以在哈尔滨,没事儿去步行街闲晃,看男男女女的衣着形貌,颇得赏心悦目的快意。 哈尔滨原本的俄式建筑年代都很久远了,所以保留的老建筑都不断得到修缮,以维持原貌。可近些年,重新修饰过的俄式建筑,别管是索菲亚教堂,还是秋林商厦,或者是马迭尔旅馆和一些老式建筑,几乎无一例外地能看到庸俗的痕迹,甚至古怪风格的现代建筑也强行混搭,的确没有心情抬起头来看一看了。宁愿走到背街去,沉了心在无人妄顾的老建筑旁流连,寻求不功利的文化,当抚摩那些古老的木门、花纹,站在举架甚高的天花板下时,心灵能感受得到某种召唤,神思于是走得更远。 喜欢那些古老的并甚少修饰过的老建筑,喜欢看墙壁上的花纹,俄式的门窗,宽大的英式阳台吉林街52号是一座英式建筑,早先是英国领事馆,后被小日本侵略后占用,解放后成了警备司令部的家属楼。也曾经细细地游览过一番,如今不知道怎么样了?它有115年的历史,如果来哈尔滨一定要去看看它,假如它还存在或者未被肆意修缮得面目全非的话。 说得散而多了,原本只是想提一下哈尔滨的列巴,可的确没有很多的知识,只会吃不会做。小时候也还双手高高举起,用头顶了列巴雄赳赳、气昂昂地在爹娘前边往家里走,等回到家啃起那层艮皮来时就很有感觉,一口咬不断,就反复地嚼,嚼得下巴都酸了 201372日21点52分忘忧草论坛/注册名:孤花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6.1 23:14 , Processed in 0.03209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