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2|回复: 6

<散文>童年 姥姥 火盆儿

[复制链接]
野浮萍 该用户已被删除
野浮萍 发表于 09.1.1 1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冷了,看到小村人家在厨房里生炉子与卧室暖气片连接成取暖设备,房间既暖和又干净,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农村生活,觉得这样的条件太奢侈了。 小时候的农村什么样子,多少年过去了,我的记忆仍没有摸糊。当时肯定没有温室效应,感觉冰天雪地的日子居多,比现在寒冷。寒风料峭的北国,考验着东北人铮铮的血肉筋骨,人们用劳动热情和原始的生命力与严寒做着抗争,包括孩子。 每家都靠烧炕取暖,唯有学校这类地方才有炉子,煤的供应也不足,大都由学生拣树枝来维持。那时各家的孩子多,上学的自然也不少,大人整天忙于抓**促生产,没时间理会学校给孩子的事,都是孩子自己去做。也恰恰是这样的生活,让人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品格。放学和上学路上,沿着野外走,把看到的树棒捡起来,集中多了就送到班级里。整个冬天,上学路上总有一些背着一捆捆木材的学生,对每个学生来说,直到交够为止。 小时候的保温条件也不好,冬天穿双棉靰了不错了,穿单鞋也不是怪事。所以一冬下来,脚后跟的泥垢结得挺厚,闪闪发亮,形成天然的保护。可别怨那时不讲究卫生,穷讲究是要惹麻烦的,这层铠甲对脚应该还是不小的呵护,能遮挡些寒冷,使脚不至受寒冷过多的伤害。 学校的炉子也不是常点,经常填满一炉堂的木块,上面加一锹煤,烧过也就算了。深刻的体验是,身体最容易冻的地方是脚,一旦冻伤了,长时间痒痒得难受。为了防止冻伤,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正上着课不得不停下发话说跺跺脚吧,课堂立刻传出上万马奔腾的声音。 出操的情景颇为壮观,全校师生都到操场上跑步,不变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喊得震天价响的豪气。不同的是,清冷的冬天这喊声传得很特别,尤如块冰猝然捽在冰面上,嘎嘎做响,回音不绝,在脑海里定格成隆重而永生难忘的旋律。 班里生炉子是令人羡慕的差事,能多烤一会儿火,一般由劳动委员担当。靠炉子的座位更不用说了,但满足条件的能有几人呢?! 所以在整个冬天,让我最感动的还是姥姥家的火盆,是它离我最近最亲切了。 或者,有人不知道我说东西是什么,这是很早东北农村家庭一种简陋的取暖方式。火盆!提起它,一些往事就仿佛从那暖暖的蒸气中散发出来,让我思绪万千跌宕起伏。 那年大概我八岁,由于爸爸工作性质的关系,暂时寄居在姥姥家上小学。农村的冬天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早晨穿衣服,起初冰凉得不敢往身上穿,好不容易打点起勇气,嘴上念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来鼓励自己。姥姥看我这个样子,才使以后的处境变好些,起来先拢好火盆儿放在炕上,立刻让我感到这个土坯房小屋温暖起来,穿衣服就痛快些。火盆儿是铜制的,使用一定也有些年头了,表面有些发暗,但看起来倒显得柔和亲切,也呈现出暖暖的色调。 无论冬天的内容是什么,上了年纪的抑或年轻的家庭妇女都以这个火盆为中心,七大姑八大姨地聚在一起唠嗑,听她们说话的语言真是丰富的不得了,仿佛天天有说不完的话,天天有讲不完的事`。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能对火盆儿留下深刻记忆的便是姥姥所讲的故事了。 每天早晨姥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刚烧过的稻草灰扒出来放到铜盆里用小铁铲压实。刚烧过的稻草灰发出通透的火红,象初升的太阳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被压实后,“火红的太阳”被掩盖进盆里,只能让人感到它的温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火盆儿的热能保持得长久一些。吃过早饭收拾停当的姥姥便上炕盘腿守在火盆旁,坐姿现在看来很有难度,小腿叠放到一起,双脚左右翘在大腿上,胳膊肘支在脚部。姥姥烤火的动作也很有意思,把手掌放在火盆上方合适的位置,不时地用手掌摩擦一下脸或双手互相摩擦一下,仿佛热量可以涂抹到需要的部位。姥姥有一个白玉的烟嘴,经常在火盆旁很惬意地吸旱烟,烟袋锅子伸出去好长,现在还能回想起姥姥清烟灰时敲在铜盆上清脆的响声,成为姥姥走进我童年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冬天的夜是很漫长的,差不多四点一过就漆黑一片了。吃过晚饭后,如果有我们小孩子在,姥姥的故事使开始了。姥姥的故事无论用什么语言开头,用的都是李谷一唱“小花”那种以气带声的方法,而且语调还伸得有些长,情不自禁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知道些妖仙狐怪的故事,既想听又害怕,战战兢兢地期待着也能走进故事里。因为,姥姥讲的那些狐仙女鬼什么的都很美,都在追求着美好的东西,觉得即便给人造成了伤害也是无意的。 姥姥讲的那些故事大都被我记得支离破碎,比较完整的倒有一个,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后生,他是孤儿,平时总帮助别人做好事,因为条件不好,一直没有取亲。不想时间长了,他的善良感动了墙画上的女子,女子于是天天趁后生出外干活时从画上走下来做饭,然后再回到画里。一连几天,后生想弄个明白,假装出去干活,然后悄无声息地回来偷看端详,终天看清是画上的女子所为,怕惊动她没敢露面,仍不动声色地回来吃饭。过一段时间,他把这事讲给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奶奶高兴得不得了,说傻孩子,女子看上你了,你趁她下来不注意把画撕下来烧了就行了,回不去的她一定同你安心过日子。后生听了老奶奶的话,照做了,结果女子回是不回不去了,却被烧了满身的水泡,从此成为后生的妻子。 姥姥讲的无非是民间故事,并非原创。但姥姥在讲述中加进了自身的感**彩,让好人更好坏人更坏美人更美,所以,既便讲相同的故事在叙述上也有不同的地方。我很佩服姥姥怎么就那么能讲故事,把情节叙述得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洋洋洒洒,几天几夜也讲不完,简直是无师自通,现在一定须得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做到。 无论怎么寒冷,也挡不住孩子玩的心情。白天他们并不太在意火盆的取暖价值,这一点与大人是不同的。他们对火盆的注意是从听故事开始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又把火盆的作用发扬光大起来,比如抓一把苞米或黄豆放在里边,爆破的苞米粒和黄豆粒象小小一样在火盆里开花,爆起清晰的烟雾,其结果是把火盆弄得一塌糊涂,没来得及拿出放到嘴里的爆花很快化成一股烟雾,屋里充满了焦糊了的浓郁香味,也响起了姥姥喝叫的声音,她手中的那个长杆烟袋锅子被她当作武器总能准确而很有分寸地敲到一个孩子的脑壳上,大家一哄而散了。这方面,姥姥的行动总能起到杀一儆佰的作用,之后,姥姥在唠叨中用铁铲重新把火盆弄好。 农村的孩子都皮实儿,寒冷的冬天也挡不住他们把生活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满野地跑,到野外烧荒,到打完稻谷的场院藏猫猫,玩战争,如今,这些场景连同姥姥的火盆一起都留在我暖暖的记忆里了。 \\

评分

参与人数 3 +76 收起 理由
风狂 + 60 精品文章
一鸣 + 6
黑土 + 10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野浮萍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野浮萍 发表于 09.1.1 16: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这样的生活场景怎会忘呢!永远深刻在童年的记忆里。现在我知道,黑龙江的土豆挺有名,还有粉丝,炖起来用些时间,但很好吃。
一鸣 发表于 09.1.2 2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写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过去
让人浮想联翩
风筝 发表于 09.1.3 11: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小时候火炉上烤的甜菜片。
停车枫林晚 发表于 09.1.3 1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有生活,支持! ˙˙
山西老陈醋 发表于 09.1.5 11: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那里没有火盆,是一个小小的泥炉,是用烧焦炭取暖的,也是大家围在一起讲故事。
芝麻开门 该用户已被删除
芝麻开门 发表于 09.1.7 21: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也没有火盆,是那种用砖砌的炉子很暖的 很怀念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6.14 02:58 , Processed in 0.03686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