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塔苦 发表于 14.2.28 14:06:49

梵净山庇佑铜仁的文化发展

  铜仁中的“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它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志士精神修炼的最高理想。而将此作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追求,不得不让人惊叹!翻开铜仁的历史,溯时间的长河而上,铜仁这块美丽的地方,历来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曾一度被朝廷置之不顾,任其自然。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40228/12/552708201402281212068453355403004jpg

  因为历朝历代梵净山不断遭毁,又不断重建,因而带动着铜仁不断向前跃进。或许正因为如此,这块三江汇合的世外桃源,成了历代自由之士归隐或商贾拓展业务的最佳选择。他们的到来,无疑为这块荒蛮之地,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元素。其中,秦朝有名的方士徐福后裔的迁入,就是一个代表。

  明嘉靖初年,徐福后裔自江西临川府迁居铜仁府后,一直坚持“立品行、正风尚、课子弟、尊师道”的家训。400多年来,虽几经战乱,徐家一直保留着世代书香门弟这一传统,人才辈出,科甲蝉联,为官清正,政绩斐然,是当时贵州有名的几个家族文人集团之一。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40228/12/552708201402281212068453355403003jpg

  受徐家的影响,以陈珊为代表的陈家,也是铜仁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士大夫家族。陈珊出生贫寒,但自幼受邻居徐家书香门弟之风的熏陶,承袭了良好的读书之风,以贵州乡试第二名的成绩而名噪一时。1553年中进士,成为铜仁府首名进士。授官行人,州府同知。由于治家严谨,读书之风甚浓。自明代科举以来,他家不仅是贵州父子进士第四门,四世同堂九举人,还被称为贵州举人第一家。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40228/12/552708201402281212068453355403002jpg

  在这些文人世家的影响下,铜仁,这个远离政权中心的地方,出现了与其极不相称的尚学之风,且日渐甚浓。仁和之美,作为铜仁的精神内质,在生活于这块土地之上的每一个人的血液中流淌,在他们不经意的一言一行中显现。从而,涌现了喻政、张元臣、张殿臣、杨廉、罗联芳、曾瑞英、徐钟藩、周锦桐、周逸群、秦光远、马元熊等,一大批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格理想的仁人志士。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40228/12/552708201402281212068453355403001jpg

  铜仁这一“仁和”文化的标榜,那么这些历代的仁人志士,就是铜仁文化的真正内涵。“仁”与“和”,是一切事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先足条件与环境。铜仁这座仁和之城,又得锦江之便,自然成为商家向往之地。自宋代以来,全国各地的商贾过洞庭、沿沅水,溯锦江,纷纷云集铜仁。据《黔游纪略》记载,铜仁滨河船舶往来,日凡数百号。外商在铜开设洋行五、六家,城内大中商户400余家。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40228/12/552708201402281212068453355403000jpg

  成为黔东和川东一带的各种土特产和省外常德、汉口等地工业品的集散中心和销售场所。每年销售桐油350余吨,牛皮、五倍子、生漆、土碱、吴茱萸近1000吨。明末清初,铜仁城已达23000余人,涌现出了新老八大商号,成为了铜仁商业历史又一鼎盛时期。11年,仅经营山货土产这一项,八大商号每户获利都达10余万大洋。

  铜仁发展至今更是超越历代的成绩,不仅在旅游方面成绩斐然。其梵净山景区,和桃花源品牌更是响彻整个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梵净山庇佑铜仁的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