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2|回复: 0

平平仄仄可以休矣

[复制链接]
中学居士 发表于 14.4.21 15: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平仄仄可以休矣

    地球运转、昼夜四季、花开花落、生老病死、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宇宙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没有一件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不变的是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
平平仄仄也是运动的,在诗体变革过程中,在不同的诗体中他们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新诗产生之后旧有的平仄律重又浴火重生,在新诗里开始新的轮回。平平仄仄几经脱胎换骨,到建国之后搞平平仄仄的人越来越少,眼看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以另一种形态出现在新诗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切不该发生的事情都发生过了,超过正常人的想象,T WF B、卖官鬻爵、权力寻租、贿赂公行、抽贴算卦、批八字、看坟茔、黄赌毒、性淫滥其中也包括平平仄仄。宇宙整体是进化的,有时也不免来点小逆流。有些是认识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则有些是利益问题,明知故犯。
    平平仄仄的死灰复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人的特色、中国读书人的特色,我们对于中国特色领教得太多了!我对平平仄仄、特别是对《平水诗韵》的深恶痛绝,绝不下于对贪官污吏的痛恨,虽然自己也觉得不怎么对劲,感情上就是不能自已,平平仄仄最起码要比街头摆地摊算卦的要恨人得多,因为时至今日,平平仄仄已经变成明目张胆地忽悠人人的东西了。

    我国诗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齐梁以前的诗歌可以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的概念就是这个时期确定的。古体诗100%是为了歌唱的,没有一首是为阅读或朗诵而写的诗,所以,古体诗是讲究声调的、古体诗是通俗易懂的,中国传统诗歌留给我们三大优点。
    1、古诗都是为了唱或隋唐以后为了吟诵而写的,有人唱或有人吟诵就等于发表,让诗歌插上旋律和音律的翅膀,受众面更广,中国能成为诗歌大国,可能和这一诗歌的发表形式有关,我们现在创作诗歌也应重视并该继承这个传统,让诗歌长上翅膀。
    2、为了配合歌唱,唱起来不拗口、吐字清楚、出我口入你耳,不致产生听觉错误,不至于产生误解,所以,古体诗从诗经开始就是讲究声调的!这声调是为了配合曲调而安排的,不是诗人发飙、想要“带着脚镣跳舞”、追求形式美、音乐美等等。声调的音乐美体现在与曲调的配合上,单纯声调的音乐美是新诗出现之后的研究课题。古体诗,一旦曲调失传,声调也就失去意义,古人没有人创作“没有曲调只有声调的诗”。已有的失去曲调的诗歌,也就变成了死诗、文献诗,只能做创作时的参考。
古体诗由于时间跨越长、地域跨越广,不是一时一地的歌曲,我们很难用统计的办法总结出他们的声调规律,所以,一般都误认为古体诗是不讲究声律的,这是个严重错误。文学词典里这么说、估计大学教授、博导也这么说,仿佛成了定论了,所以,造成一系列的错误。
    在《**诗词论坛》或《中国***新诗网》等网站上争论“现在写诗要不要平平仄仄”这一问题时,有人就说“你反对平平仄仄可以写古体诗”、又说“古体诗大有可为”,都是这一错误的明显代表。古体诗在汉魏之前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已经浴火重生,他的曲调和声调的完美结合已经在新诗歌里充分体现,古体诗——既声调和曲调的完美结合的那种诗不可复制!我们现在写的所谓古体诗不讲声调、不能唱,不伦不类,请不要玷污古体诗的名声。
    3、古体诗是非常大众的诗歌形式,出我口入你耳,是立即就应该叫人明白的诗歌形式。所以,民间产生的诗歌多用口语、俗语甚至俚语,文人创作的诗歌也多用口语、白话,所以,古体诗是非常通俗易懂的,非常大众的。同一朝代,诗要比文通俗。即使含蓄、即使朦胧,也能叫人一听就理解到含蓄在哪、朦胧在哪,立即使人体会到含蓄之美、朦胧之美。只有这种含蓄才是真正的含蓄、只有这种朦胧才是真正的朦胧。
    记得流行朦胧诗那阵子,全国都刻意追求朦胧,朦胧得天昏地暗。“问编辑,编辑说不出子午卯酉、问作者自己,作者也嘟嘟不出什么点子来,那不是朦胧,那是蒙人、那是出洋相,说得不客气一点也就更接近实际一点,那是在践踏诗歌,现在有些人还写这些玩意,一直在朦胧里没有醒过来,胡话连篇,这些人以为谁也不懂的就是好诗。
    总之,古体诗通过歌唱而扩大受众面、古体诗是曲调和声调的完美结合、古体诗是很大众的文学式样,社会72行不管你有没有文化都可以大显身手,这些优点我们都没有继承下来。诗歌这一文学形式被文人绑架了,这么美容、那么化妆,打扮得像妖精似的,大众反而和诗歌无缘。不要说大众,就是大学生、硕士、博士、博导有几个能弄哪玩意的?文人对诗歌这么限制、那么定义,无非就是说“只有我的是诗”,他们不是在创作诗歌,他们是戕害诗歌,诗歌以至于如此,这对诗歌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中国文人给诗歌设置高门槛表现出中国文人的不健康心理,看着大众,72行都能写诗他们的心里很不自在,想千方设百计把别人阻拦在诗歌大门之外,他做诗歌王国里的霸主。
    其实,诗歌是很简单、很大众的一种文学形式,说白了诗歌就是一种抒情的韵文,只要你把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那就是好诗。社会72行各有各的抒情方式,不必都得像酸溜溜的文人那样无病,那样的诗歌只能是人倒胃口。作为一个现代人写出的东西一点现代气息也没有,可以把它夹在《古代诗歌选》里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像古代的潦倒文人、失意士大夫、深闺怨女、像木乃伊的鬼话,那叫什么诗歌呀?

    齐梁以后可能受佛教和尚诵偈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新诗体,他脱离了曲调的束缚,由歌唱变为吟诵,吟诵的曲调简单、单一,很快地普及。吟诵也使诗歌脱离了曲调的束缚也就脱离了声调的束缚,诗歌形式出现了第一次大解放,紧接着也就出现了唐诗的空前繁荣。有人把这一时期的诗歌叫“唐朝的自由诗”,很有道理,不自由哪来的繁荣?请记住,齐梁以后新出现的诗体也就是近体诗是不讲声调的!这很重要,没有这次诗体的解放也就没有唐诗的繁荣。
    这一时期出现的只能吟诵不能歌唱的诗歌其实都是新产生的诗体,都是近体诗,虽然有的假借古体诗,但没有曲调根据,不能唱,是货真价实新产生的诗体,是近体诗。如:琵琶行、长恨歌、桃源行等等。一般都误认为他们是古体诗,一直错误到现在。
    齐梁时期就有些人如沈约等人提倡新诗体也要讲究些声调的问题,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当时就有反对派,如钟嵘等人。这都很正常,支持的,你可以按格律写诗,不支持的,你可以自由写诗。格律不是法律,不能说遵守你的格律的就是诗,不遵守你的格律的就不是诗,谁也没有这样的权力。现在我们有些人就是把格律当法律,比古人要求的还严格,有些说的好“他们只知有格律,不知有诗歌”,格律就是诗歌的通行证。
    经过诗人们的实践,发现新诗体由于吟诵比歌唱简单,不必四声,只分平仄即可,八病也不都是病。当时就分两派,挺声律派和倒声律派,大概《诗品》的作者钟嵘就是平平仄仄的反对派。这都很正常,如果自由创作持续到现在可就辉煌了。
    有时偶然因素也可改变历史的进程,这也不一定就是历史宿命论,这就和中国特色、中国人的特色、中国读书人的特色有关了。唐朝时科举考试时出过这种神题,把一些创作体会纳入一首诗中,这种限制有一点像酒令,平平仄仄一夜走红。文人群起效尤,一是备考、二是显示自己的备考功底、三是在酒席宴前当做酒令,一比高低,于是律绝二体逐渐成形,可见,律绝二体只是近体诗的一个另类而不是近体诗的全部。
    问题是现在还平平仄仄就没意思了。正像古体诗一样,古体诗是曲调和声调的完美结合,曲调失传声调也就没有意义了。在古代没有记谱的方法,曲调随时失传,诗人都是从新民歌中吸取灵感。
    律绝二体在当时也是平仄和吟诵的完美结合,吟诵已经失传,你的平平仄仄现在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把曲调和声调比作鸟的两只翅膀,没有曲调只有声调仿佛只有一只翅膀的鸟,你让他飞是坑他、是出他的丑,是戏弄他。
    齐梁以后也还有歌唱的诗,后来发展成唐宋词、元曲,曲调和声调的完美结合在新的诗体——唐宋词和元曲中得到重生,以新的形式出现。词曲的平仄结构即词牌子、曲牌子在曲调还存在时是有意义的,他可以使诗歌唱出去。现在,曲调失传已久,词谱、曲谱则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填词、写曲是出洋相、故弄玄虚、显摆、自我感觉良好,当曲调已经失传好多年之后,还搞平平仄仄到底有什么意义?现在还讲平平仄仄不是诗歌创作的需要,而是某种心理需要。平平仄仄的音乐美体现在他与曲调的完美结合上,而不是平平仄仄本身。
    新文化运动以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我们的诗歌创作就应该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当我在《**诗词论坛》发表这一看法时,立刻遭到讥讽、谩骂,说“又来个无知无畏的”,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一个人能把黑白颠倒到如此地步怎么有脸注册诗歌论坛?我要说,现在自觉说普通话、健康用普通话这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电视台再讲古文、古诗词时用的都是普通话,多人性化!当有人指责骂人者时,版主说“他们的动机是好的”,平平仄仄要靠骂人来支持,这是什么动机?
    我们一再强调,诗歌是很大众的,那些想把诗歌劫持为己有,反而说别人的不是诗,是强盗行径。
文革前我们新诗的收获的巨大的,这是诗体的第二次解放,诗歌的繁荣程度说他超过唐宋也毫不夸张。开放改革之后搞起了平平仄仄、搞起了古体诗、居然还搞起了平水诗韵!文言赋体也大量出现,还有些人要恢复繁体字抽贴、算卦、批八字、黄赌毒都席卷而来。眼看一股倒退之风越刮越烈,要不是先贤们搞过了新文化运动,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废除帝制、倡导民主、剪掉辫子、废除裹足我们这些国粹派还不知要闹到什么程度。
平平仄仄在新诗里有新的历史使命,新诗有的要朗诵、有的要谱上曲调歌唱,朗诵怎样配合声调的问题是前人未曾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解决;谱曲怎样怎样解决曲调和声调的和谐问题,前人虽然解决了,前人解决的是前人的问题,没解决我们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解决。
     我们的流行歌曲、我们的戏曲唱词、我们的曲艺唱词都很不注意曲调和声调的和谐问题,致使大多数流行歌曲听不清唱的是啥。这些问题都不解决,一味地搞1000多年的平平仄仄,想要干什么呀?
在新诗里怎样处理声调的问题,使新诗在朗诵起来也有音乐美,这是一个新课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我们的大师们却避重就轻、不愿付出、只想保持名声,以国粹、音乐美的名义搞1000前的平平仄仄,巧妙得很哪。我们也可以像唐宋词、元曲那样给优秀的流行曲调填词,可是,那得是真正的诗歌,要被大众接受,过大众这一关,还不如弄满江红、沁园春来得容易,这一招也很巧妙
    现代科学证明,天安门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也不是只有中国这么大,认识自己,排好自己的位置。我们的诗歌在世界诗歌中处于什么地位,心中要有数。非常可笑的是,《**诗词论坛》竟然有人说“外国没有诗歌”!被平平仄仄忽悠得蒙头转向,不知东南西北。讲世界文学要讲到那些诗歌却决然讲不到您大人的平平仄仄。
    1、        我们没有长诗,欧洲几千行、上万行的长诗不计其数,《神曲》14233行、《唐璜》16000行、《浮士德》12111行、《奥涅》5000行
    2、        我们的诗人缺乏思想,欧洲的历次思想运动诗人可以说“都战斗在第一线”,鼓吹人道主义、人本精神,鼓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欧洲的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我们的诗人缺乏责任感、正义感,不敢面向现实,不敢反映社会重大问题,龟缩在平平仄仄里自娱自乐。
    4、        我们的诗歌缺乏,我们每月产生的诗歌数以万计,有几首涉及国计民生、人权、民主、产生几句震撼人心的诗句我们的诗人缺乏这样的胸怀,也没有这样的学识,就产生不了值得称赞的。我们的诗歌正像我们的国画,花鸟鱼虫、松竹梅兰,画了几千年没完没了,能解决什么重大社会问题?艺术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不止是消遣娱乐,艺术不是麻将牌。不错,艺术也有娱乐功能,但,艺术的四种社会功能就像人的五官,正常人要五官端正,不要口眼歪斜、五官移位。
    诗歌很大众,社会72行的人都可以大显身手,但要有一点点思想、热情、正义感、学识。对于现代人来说,要知道一点点什么是人本主义、民主、人权、立宪
    诗歌很简单,诗歌就是抒情的韵文,作为是个大国,诗歌资源很丰富,那些民谣、曲艺唱词、戏曲唱词、顺口溜都是很好的诗,您不喜欢他您可以不写、但不能说人家的不是诗。不要求人人都执行这一点,但作为杂志编辑、论坛版主应该明白并执行者这一点,少搞点山头主义。



果学居士     二一四年四月十八日  于MDJ客舍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3.29 04:30 , Processed in 0.04020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