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9|回复: 4

户外常识—冬季户外登山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雨辰 发表于 14.1.13 2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冬季登山比起其他季节来,多了很多的乐趣,但是在乐趣和白雪皑皑下面却隐藏了更大的危险性。那么,冬季爬山注意事项有哪些冬季爬山注意事项之一就是要注意难度和强度。今天小编我为大家总结了一点冬季爬山注意事项,希望这些冬季爬山注意事项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时间选择

  1、要选择短程登山路线因为冬季日短,登山之前一定要确认日落时间,一定要保证4时以前下山。

  2、选择当日登山路线时,日出后出发为标准,选择往返大约6-8小时的路程比较合适。为了预防紧急情况发生,一定要准备头顶灯。

  3、因为冬季气候变化无常,如果感觉天气有异常,一定要迅速下山,尽量避免单独下山,最好与登山经验丰富的高手同行。

  二、冬季爬山注意事项“三不要”

    1、不要单独爬山。可能有一些朋友喜欢单独爬山,觉的自己的水平没有问题,其实这和水平高度没有关系,结伴爬山不仅仅是增添了我们爬山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的安全更有保障。冬天一个人爬山,发生事故后,身体极易失温,造成更严重后果。如果一个人在山里迷路,当天无法返回那么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在山里过夜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2、不要抓树藤,这个冬季爬山注意事项一定要谨记。很多人在爬山的时候,特别是爬陡坡时习惯逮到什么就抓什么,在冬天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做。因为冬天树木落叶,树干失去大部分水分,变的干脆没有韧性,很容易折断,不管是树干还是树藤都不要轻易的去抓,更不要把身体的重量都放在上面。

  3、不要踏冰。冬天很多河床、水库都会结冰,有时气候不是很寒冷,所以结冰的厚度不足以承担一个人的重量。不管你觉的这冰有多结实,都不要去踩。

  三、装备配备

  1、冬季山上寒冷,因为寒冷的空气和积雪,与其它季节相比,人体大约多消耗10-20%的能量。因此,要穿着轻便且能防风、防水、保温、透气的功能性登山服。棉制品服装不适合冬季登山。因为棉制品服装,排汗和排水的速度慢,汗凉了以后,体温会急剧下降,会使身体处于低温状态。

  2、登山鞋也要选择防水、透湿、保温功能好的到脚腕以上高绑鞋,同时要选择厚底鞋。

  3、要沿着雪道上的脚印前行,没有脚印时,要用鞋底全力压地面行进。

  4、沿坡度大的坡面下山时,步幅要小,上体要稍微弯曲。

  5、背包在摔倒的时候,可起到防止头部或腰部受伤的缓冲作用,因此一定要携带。

  四、登山要领

  1、登山意味着不是走平地,而是长时间走弯曲的山路。平时不运动,然后突然就像做极限训练那样登山的话,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因此,平时要多做简单的散步等运动,登山的时候,慢慢地调节自己的速度。

  2、速度、步幅以慢走速度,步幅要小,心情要保持愉快。

  3、调节速度,在平缓的上山路或下山路上,保持1公里20-25分钟的速度较好。

  4、调节步伐,登山开始后,30分钟至1小时是最累的时段。30分钟以后,神经、血液循环速度、体温、新陈代谢等身体变化开始出现。此时,调控失败的话,肌肉力量下降,关节冲击加大,身体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所以登山20-30分钟以后,休息一下,重整背包、登山鞋等装备以后再出发较好。

  5、调节体温,山是温差非常大的地区。随着高度增加,体温也会急剧下降。有报告显示,每上100米,体温就会上升06度。风力对体温的影响也很大。风速每秒达1米时,体温就会减低1度。

  6、上坡路:以一定的步幅(步幅不易过大),脚底完全平放在斜面上,使磨擦面积最大,以避免滑落,身体不要过于弯曲,以免增加腰部压力,尽可能保持身体平直。

  7、下坡路:下山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意。登山的时候,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下山的陡坡上。下山的时候,因为受加速度的影响,脚与鞋容易脱离,使脚部受伤,或产生水泡,因此,一定要系紧鞋带,安全下山。

 

  五、另外相对其它3季,冬天爬山对装备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冬季爬山注意事项中装备也要考虑到。

  如果野外扎营,需要:1、全齿冰爪(卡或绑)、冰镐、登山杖、登山鞋、雪套、雪镜 2、四季帐篷、炉具、燃料、高温标羽绒睡袋、防潮垫 3、羽绒服、冲锋衣裤、厚抓容衣裤、厚帽子、打劫帽(或护脸护耳护嘴围巾)、防风手套、2抓容手套、2厚袜子、头灯、电池(注意防寒)、简单药品 4、对讲机(使用手眯,主机注意防寒) 关于个人防寒、防风装备注意:避免冻伤,注意脚、脸、手、头防风保暖。

  各位爱好冬天爬山的驴友们,小编我为大家总结的冬季爬山注意事项都记住了吗各位朋友爬山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冬季爬山注意事项,做到安全无忧!生命如此美好请保护好自己!!!
















冬季登山

冬季登山
太阳花园渔歌 发表于 14.1.16 14:47: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b $$
 楼主| 雨辰 发表于 14.1.22 07: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了,步行也能长寿,据说效果惊人的神奇 很多人对于步行不太重视,可是西藏古老文化本波教《四种威仪修法》中云:“步行能够打开经络,放松脉搏,身心轻安,减少疾病,延年益寿,开发智慧。”等诸多的能量。我自己亲身体验的是,步行有十八种惊人的效果 一、增加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在退转,所以我听师父说,步行能够增加记忆力,我就每天早上走路,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强了。 二、打开经络:我二十多年写作,没注意身体,经络僵硬了,全身都有小疙瘩,医生说需要步行,我步行两年之后,疙瘩就少了很多。 三、放松脉搏:经络不通,脉搏自然僵硬,全身都很紧张,很僵硬,我每天下午步行半个小时,后来全身放松了很多。 四、身心轻安:身心不和,身心不安,身心不平,身心疾病都来自于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所以,身心都不自由,我通过走路,气血通畅了,身心就自由了。这方面与步禅有关系。 五、增加心脏功能:我不爱运动,所以心脏不好,通过医生建议,我就步行,我发现,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六、打通血管:医学讲,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步行能够增强全身弹性。 七、增强肌肉力量:我曾经生活没有规律,所以,我的全身肌肉僵硬而没有弹性,就是没有力量,我确实通过步行之后增强了肌肉力量,还有强健腿力和足力、筋骨,而且关节也灵活了。 八、通畅血液循环:人体血液不通畅,因为,经络和脉络不通,那样就血液不通畅,人容易得病,步行能够打通经络,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九、减少五脏疾病:五脏六腑需要运动,如果不运动,自然就硬化而得病,因此,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增强五脏六腑弹性的功能,很多疾病自然就治愈。 十、治愈三高:前几年,我有三高,医生们开了很多药方,但没有大的效果,后来,有位医生说,减肥能治三高,我就开始走路,五个月减了四十斤,三高就三和了。步行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十一、精神快乐:藏医学讲,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人不愉快与血性有关系,步行能减少血糖,血脂;排除血淤,血症等血里的垃圾,血里没有垃圾,气血通畅,人会愉快。  十二、体形美丽:人美不美与血性有直接关系,人的血里没有垃圾,人一定漂亮及美丽,血里垃圾多,人自然就不漂亮。因此,步行能排除体内的垃圾和血里的垃圾,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十三、减少心肌梗塞:医学里讲,心肌梗塞主要是气血不通畅,血凝块堵塞血管而造成的,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十四、增强肾功能:人本身懒惰,不愿意活动,坐的时间长,伤害肾,造成肾虚,肾炎,肾结石,肾功能退缩,因此,肾供血不足,肝血就不足;肝血不足,心血就不足,就开始生病了。为了治病吃药,增加肾的负担,步行能减少吃药,从而增强肾的功能。 十五、大脑清晰:前几年,我几乎都不出去,待在家里看书,写文章,我的大脑一点也不清晰,后来步行时,接受户外新鲜空气,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了、灵活了,明显消除了大脑的疲劳,提高了我的学习和修行。 十六、增强视力:我看书,打电脑,发W X过多,我的视力退化了,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我就试验,确实有帮助。    十七、延年益寿:海拔四千以上能够活到九十五岁的人是很稀少的,可是我遇到好几个九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我与他们探讨时,他们都每天最少要走十公里路。后来,我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意思,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稳定情绪,这样寿命自然延长。 十八、开发智慧:人愚笨与血性有间接的关系,人体的血里垃圾多,人自然变为愚笨,愚笨的人无法开发智慧。定时坚持步行,能排除血里的垃圾,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灵性活泼,提高智慧。为了你的健康,请开始步行吧。 ㄠㄠㄠㄠ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米小诺 发表于 14.1.22 08: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6.1 23:59 , Processed in 0.03477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