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推荐qq微信】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4|回复: 0

《精舞门》PK《功夫熊猫》

[复制链接]
奇迹 发表于 08.7.4 1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动画片《功夫熊猫》刚刚上映一周,国产大作《精舞门》又气势汹汹地来了,仿佛造成两大高手间一触即发的对峙局面。《精舞门》耍了个花qiang,把功夫嫁接到街舞()里,没用太多打斗场面,就用巧劲让观众的脑筋来了个大转弯,发现原来老祖宗的功夫还能这么玩;《功夫熊猫》则明显是预谋已久,据说编导花了八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吸水墨画卷之灵气,取各家功夫之精华,把个中国的武侠世界造得有模有样。这样两部功夫元素颇有看点的大片同期登台,还真有一番意趣颇堪玩味。   作为一部建立在想象力上的动画片,《功夫熊猫》显示出了足够的诚意。功夫依照动物姿态创作出的武术()套路,本身大可看做中国人想象力的体现,《功夫熊猫》恰好反其道而行之,将具有代表性的拳法还原到拟人化的动物身上。而动物人性化虽然算不上新奇招式,却恰好为动画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虽然真人演绎不能像动画那般天马行空,但《精舞门》的创意丝毫不落下风。传承了上千年的功夫和刚刚兴起几十年的街舞,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导演傅华阳的妙手调制下,将这两件天壤之别的事儿捏合到一起,倒也不是寻常人随随便便就能想到的。能够看到功夫和街舞所共有的观赏性、竞技性和参与性,已经算得上独到的眼光;而在一部电影中让斗舞和斗武相映成趣,乃至最后融为一体,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举。以往《少林》和《大灌篮()》的相继出现,既开创了功夫和其他运动项目相结合的先河,也难免成了限制了后来者的框架模式。表面看来,《精舞门》似乎仍旧建立在这一模式上,实则为功夫与时尚元素的交叉提出了崭新思路。在这一环节上,梦工厂精心炮制的《功夫熊猫》多少仍有些头重脚轻,中段熊猫习武的过程以及最后的决战略显潦草,在肯定其细节刻画方面的成功之外,也只能说老外对于中国功夫精髓的理解仍然有待加强。至于这一问题,也只能依赖更多更好的对中国文化的宣扬与推广了。反观《精舞门》,由于对功夫和街舞的理解都比较到位,在处理二者的相融程度上做得相当成功,可谓“街舞为体,功夫为用”;而街舞恰恰又是西方文化中最富时尚感的一大代表,因此可以说,《精舞门》已经拥有不亚于西方电影所体现的文化思维,在国产电影中算是非常难得的。   Z Z包装上,《功夫熊猫》深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于是对影片中的细节要求颇为考究。对于中国而言,国宝大熊猫历来是外交上的和平使者,影片中“和平村”的英雄自然非它莫属;好莱坞一线大牌甘当声优,要把“**”、“乌龟”之类的词汇发音准确也真有点难为他们;竹笛碗筷包子面条红墙绿瓦书法针灸齐齐上阵,甚至连麻将也字正腔圆地露了一小脸,可谓考证翔实严密。但其最大的问题仍然出在功夫,虽然成龙( 听歌 blog)大哥声称片中角色的功夫比他还好,但出自真实武术基础的部分却较为单薄,经不起琢磨。《精舞门》则在各方面对影片品质精益求精,没有半分马虎亦不见拖泥带水,应该归功于导演傅华阳的掌控全片的缜密心思。首先选择陈小春( 听歌 blog)、南贤俊( 听歌 blog)、范冰冰( 听歌 blog)三位担纲主角有理有据,陈小春鬼马搞怪,跳舞出身又有充足动作戏经验;南贤俊舞技天下闻名,相貌俊朗且耍酷一流;范冰冰动静皆宜,纯真善良与妖媚性感兼具;不论从形象气质等表面因素,还是演员自身的能力,甚至影片中角色的搭配平衡,这三位演员无疑都是最合适的。至于功夫方面,导演傅华阳自己就是少林俗家弟子,少林方丈释永信大师亲派武僧团总教头助拳,外加《笑傲江湖()()》、《喋血双雄()》、《天龙八部()》的金牌武指刘志豪,《精舞门》的武打场面表现可想而知。一镜到底的全景拍摄曾是早期功夫片的法宝,对导演和演员的武术造诣要求极高,而《精舞门》敢于在表现功夫上使用这一手法,打斗部分拳拳到肉,精彩激烈之余又不乏真实感,亦可见该片武术班底的造诣匪浅。   剧情方面,《功夫熊猫》和《精舞门》都是喜剧片,也都是讲述小人物历尽艰辛击败强敌,实现自我价值的励志故事。但二者虽然形似,内里却大相径庭。《功夫熊猫》秉承了梦工厂善使“乾坤大挪移”的一贯传统,将众多经典影片中的知名桥段信手拈来,又充分利用动画片在技术上的优势加以夸大渲染,极尽腾挪搞笑之能事。而《精舞门》则走写实路线,笑料更多来自生活中的诙谐,不流于“为搞笑而搞笑”的俗套,看似无厘头却颇有些温情中的冷幽默意味,令观者代入感更加强烈。功夫元素在《功夫熊猫》中的比重虽大,却更多以姿势的怪异夸张而作为搞笑的面貌出现;《精舞门》中打戏不算太多,却着力引导观者从舞蹈中寻出功夫的蛛丝马迹,这才是该片的高明之处。最后,从看待功夫的价值上,《功夫熊猫》则明显代表了西方世界看待中国的眼光。它将功夫视为成为英雄人物才能掌握的工具,即少数精英用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威,虽然用作为灵兽的龟代表武学至高境界,又令其说出诸多颇具禅学色彩的道理,仿佛在向中国风致敬,实质上为记载着武学奥义的卷轴顶礼膜拜仍旧是对权威的无上推崇,而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仍然是影片的潜台词。《精舞门》中的功夫则更符合东方传统中修身养性的普世理念,修习功夫固然有竞技上的用途,但更多是一种交流方式。功夫不能成为游离于身体之外的独立存在,也因此拥有巨大的包容力和渗透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和其它事物相互交融和谐统一,从而促使两者共同提高,这才是功夫和侠义之道追求的最终目标。   平心而论,《功夫熊猫》同《精舞门》之间,毕竟存在着巨大的观念鸿沟和技术落差,难以单纯用高下之分作为界定。从可看性而言,两者的区别只在于表达方式的不同。作为国产片,《精舞门》的创新精神值得肯定,而《功夫熊猫》虽然身为舶来品,却也因其对中国元素的细致观察和独到运用而获得了成功。同《功夫熊猫》相比,《精舞门》有待提高的地方仍然在于导演叙述故事的能力,以及对影片视角的全局观念。但从功夫电影的角度,两部影片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准。应该承认,《功夫熊猫》胜于技术,《精舞门》利在创意。   热爱功夫片的影迷貌似从来都是最幸福的影迷。自从世上有了“功夫片”这个称谓,无数大小武林门派便牢牢占住银幕上的擂台,打着花样百出的旗号斗个不亦乐乎。老外可以发明电影,却永远对电影上的功夫心向往之,可以不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却不能不知道中国是功夫的国家。李小龙让老外学会了哼哼哈兮,成龙李连杰( blog)也早已经打出亚洲打向世界,奥斯卡()被《卧虎藏龙》整得五迷三道,连《黑客帝国()》、《杀死比尔()》这等大Z Z也要腆着脸皮打个功夫擦边球。当《少林()》、《功夫》、《大灌篮》让国产功夫片进入了跨界的后现代,西方世界也没闲着,捣鼓出个《功夫之王》照样让影迷乖乖地掏出钱包。但对于“过瘾决定一切”的功夫片影迷来说,《功夫熊猫》和《精舞门》所体现出的功夫片的持久生命力,反倒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归根结底,是功夫独有的文化魅力让功夫片的艺术之树历久常青,它才是我们真正的国宝。因此,电影在功夫的名义下,让拳脚来得更猛烈些吧。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哈公网监备2301001704号|手机版|哈尔滨论坛 ( 黑ICP备2022001648号-1 ) 2008-2022十五年老站 关于我们

GMT+8, 24.6.28 23:47 , Processed in 0.0304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