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舞 发表于 10.1.8 23:08:49

走进绍兴

某个春日里,
我走进了静静的绍兴古城。
那里
生活被斑驳的台门记录,
古典用朴素石头来对话,
悠闲被流水依带,
生活被文化浸染,
历史被生活延续,
缓缓地在我的眼前蔓延开来。


绍兴让我想到了苏州的园林,地方不大,但要走遍园林确要花费不少的心思和时间。这到不是说绍兴城的道路像迷宫,游历下来感觉它本身要叙述的东西太多了,往往还来不及记录和思索就跨入了某一个传说和历史的空间,有点应接不暇。
简单介绍一下我游历绍兴的线路(见图1),共16个点,用3天时间,它们的核心点和游览次序分别是黄酒博物馆、迎恩门、西小路河沿、兰亭、鲁迅故里、沈园、香炉峰、大禹陵、东湖、八字桥区、题扇桥区、仓桥直街区、府横街区、青藤书屋、偏门太守庙区,当然还包括一些酒店、茶楼、美食点等。
我之所以要走这么多的点,因为在我看来,景点和城市的生活场是艺术文化存在和体验的特殊场地,要理解一个城市必须要走完这两类地方。可以简单地分类,A:景点类(博物馆、兰亭、沈园、香炉峰、大禹陵、东湖、青藤书屋)B:生活场类(迎恩门、西小河河沿区、八字桥区、提扇桥区、仓桥直街区、府横街区、偏门太守庙区、酒店、茶楼、美食点)。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11:48

一、街道:
1、“街”
绍兴古城的街道不是很宽,核心街道也就四个车道。而且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绍兴凡是称为“街”的路都很窄,不过15到3米,如仓桥直街、长桥直街、萧山街、西街等。或一街一河,或两街一河,房子沿河布置。

拍摄于仓桥直街,可以看到街道的宽度也就4个成年人并肩的宽度。

拍摄于鲁迅故里街区的咸欢河沿。

摄于题扇桥附近,典型的一街一河,在八字桥附近是二街一河。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13:58

2、闹与静
绍兴古城的街和路为一闹一静,这边还是热闹现代的街区,后背就有一条安静的小巷或老街。让人想到纽约的Z Y公园,繁华的华尔街到原始公园就一街之隔。大凡绍兴名人的故居都在小巷和小路上,如青藤书屋、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等,让我感受洒脱和淡泊的内涵。

拍摄于绍兴繁华的解放路

拍摄于图片拍摄于绍兴古城春天百货和大乘弄,弄堂就在春天百货的后背,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那灰色的墙、静静的行人和朴实的石板路,青藤书屋就落在此处。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16:15

3、前街和后街
绍兴有好多街道都是叫某某前街和某某后街,如鉴湖前街和鉴湖后街,最繁华的解放路也有前街和后街,前街一般不靠河,而后街靠河。
4、步行街
绍兴步行街一边是河,店铺沿岸布置,古董店繁多,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遍布在桥头岸边。



拍摄于鲁迅故里旁的步行街。

ⅧⅧⅧⅧ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20:37

5、跨越儿时乐园和爱情之梦的鲁迅路
    从古地图上看,鲁迅路一带原来应该叫都昌坊口。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生活圈,鲁迅先生的笔下对他的故乡做了细致美好的描述,我不需要去探究,只要傻傻地按照先生的描述去和他一起体味就可以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相传叫作百草园”

“碧绿的菜畦”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高大的皂荚树”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25:39

从三味书屋沿东走不到200米,可以看到一座桥和一条弄,**波桥和一条春波弄,桥名与陆游的诗有关,“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这首“沈园怀旧”。


春波桥和春波弄。
再沿小河走200米就到沈园了,它因宋代大诗人陆游和前妻唐婉在此偶遇,并题有千古传颂的爱情名词“错错错。莫莫莫。”的《钗头凤》而闻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园沈园“孤鹤轩”旁的《钗头凤》题壁。
沈园的园子不大,水榭亭台传统建筑。但蕴含在其中的情令人动容。走进园子,入耳的便是写有爱的寄语的风铃牌,整廊的风铃随风舞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不知是在抚慰那远古的陆游和唐婉还是在叙述他们幽宛的爱情故事。

沈园入口的“爱的寄语牌”回廊。

沈园内的葫芦池,池的轮廓如葫芦而得名,或许葫芦池应该叫泪池吧。

葫芦池旁边开满了紫色的小花,象征爱情的紫色花,开得如此烂漫,似乎要告诉我陆游和唐婉的悲欢离合。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27:52

沈园的夜静静的,如穿越时空而来;沈园的夜又是伤感的,一曲令人动容的《钗头凤》在沈园的双桂堂里萦萦绕绕。一台以《钗头凤》为主题的堂会在夜间上演。越剧的表现形式在那一刻,表述得如此贴切和拨人心弦。也只有越剧才能表现当时的陆游和唐婉的哀叹、心碎、无奈和痛,就像戏中的旁外音说的“一曲《钗头凤》是唱了又唱”




沈园之夜特色演艺节目,一曲《钗头凤》令人情到深处,诙谐的老管家终使这对千古恋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另有一种感慨。
有一个细节要提一下,演艺曲目过程中,演员的每句话都在老房子的屋檐下用LED屏打出字幕,犹如我看英文版的国外**,中文字幕是少不了的,这样使我这个不懂绍兴本地土话和越剧的人能很好地理解剧目的意思。

1111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31:36

6、穿越现代、近代、远古之府横街
    早上6点多就去了位于解放路的府横街,我想避开白天的繁华,府横街东端从解放路的轩亭口开始。轩亭口是近代先烈秋瑾就义的地方,树有牌坊、纪念碑和秋瑾雕像,纪念碑位于路中间,使本来不宽的路面在此处显得更为拥挤。说来也奇怪,听当地人说,轩亭口路段是绍兴最为繁华的商业地段,或许是先烈的冥冥之佑。
    路的西端到府山(龙山),中间有历史街区仓桥直街横穿而过。以仓桥直街东为仿古的商业楼,楼都不是很高,应该也属于非古非现代的建筑群,卖的都是现代的商业物品。
    以仓桥直街为西,都是老房子。沿街席地为市、三轮车成摊,成了一个早间的集市。带乌毡帽的菜农在吆喝声此起彼伏。
    街的西头就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皇城,上面有越王台,对着越王台的是偏直街,估计也是和长安城类似的一条天子脚下的百姓街,它与府横街成0度,路的尽头有牌坊。


轩亭口

现代和古典被南北走向的仓桥直街分割开来。



府横街尽头的越王台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33:29

河埠头
河埠头是住在老街附近居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场所,用来洗菜、洗衣服、乘船等,河埠头分公共的和私家两种。


拍摄于八字桥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39:43

石头堆砌的古城
1、石桥
   绍兴古城内的古石桥太多以至于讲不清楚。按照它们的外形我可以简单地分为平板桥、拱形桥和方形三类:
   平板桥有景霞桥、安庆桥、东湖霞川桥等;拱形有东双桥、广宁桥、光相桥,谢公桥等;方形的有八字桥。尤其以东双桥、八字桥、广宁桥三桥气势最大,不仅规模大,并且三桥分布在一条河上,遥相呼应,《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有一段就是在八字桥下拍的。以东湖的桥最巧。   
    桥不但有通行的功能还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很好的晾晒场地,春天的笋煮毛豆、被褥的晾晒等都在桥上完成。



拍摄于迎恩门外的迎恩桥。看到这个桥就让我想到北京的卢沟桥,桥上也同样有狮子,但这里的桥记录的是悠闲和自然。

绍兴东湖的“霞川桥”。东湖的石桥用一个字形容“巧”。简练,用整块石堆砌;位置巧妙,连路、分水;如书法的笔画,架构安排巧妙。

拍摄于塔山舍子桥旁。关于舍子桥在绍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听后让人感慨。

拍摄于绍兴东湖景区。看过东湖的水,恋之、惜之、取之的心境自然而生。如高原的雪峰一样纯洁,总想在她身边多停留;水如镜,不忍心看船将它撕破;如甘泉,凉凉的真想饮上一口。难怪东湖“霞川桥”写有“剪取鉴湖一曲水”。石砌驳岸、镜水、倒影,颇如书法有神来之韵味。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46:40

“一尘不到”之青藤书屋
徐渭为明代才子,一生才华横溢,在书、诗、画等都有杰出的造诣,但一生坎坷,傲视权贵,抑郁而不得志,曾经八次入狱、九次**,与西方的杰出的艺术家梵高遭遇类似。郑板桥自喻为青藤门下一走狗,足见徐渭的艺术高度。
青藤书屋位于绍兴开元街的大乘弄内。一进小巷就能看到沿挂于小巷上空的青藤。黑色的围墙,石头门框、黑漆木门,这就是青藤书屋了,与相隔不远的闹市相比,这里如入禅境。
一条S型鹅卵石铺的小径直通一个圆洞门,门上写有“天汉分源”,跨入圆洞,发现里面原来是一个小的天井,一颗苍劲婆娑的青藤沿墙攀援,中间有一口方池,(因徐渭号天池山人,此方池谓天池)房子在池上部分用一根方形石拄撑入池中,上书“砥柱中流”,可谓在方寸之池彰显了徐渭的傲骨之气。书屋开窗便可见天池,经天池和青藤净化的书屋如徐渭自喻的“一尘不到”。
徐渭的书法如瘦傲之骨、简单寥寥的焦墨画法,尽显本源,人与书画在小小的青藤书屋随那藤蔓缓缓向你叙来。







í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50:14

过街楼
绍兴的过街楼有两处,一处是鲁迅故里街区的土谷祠,上书“恩沛东淘”;一处是偏门外的太守庙旁,上书“山YD上”四字。下雨可在此驻脚。





城墙

从古地图上看,绍兴古城是被城墙环绕的,但都因久远失修或战火都寻觅不到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现有城东的“都泗门”和城西北的“迎恩门”,都是在旧址上恢复的,颇具气势,关键的一点是城门分水陆两个城门,很具水乡特色,关于“迎恩门”还颇有一些掌故。






黄酒博物馆附近的迎恩门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53:30

大禹陵

大禹陵位于绍兴的城东南面,整个陵的建筑很有气势,依山而建,是大禹的葬地。大禹我国古代的第三个皇帝,开创了夏朝,并从那时候开始了青铜器时代。
在禹的时代,我们人类曾经遭遇了一场洪水的浩劫,这和西方诺亚方舟的传说是一致的,而我们华夏民族因为有禹那样的圣人出现,才使得民族得以生息。所以我怀着对祖先的敬仰去游历大禹陵的。
整个大禹陵布局可用两带、一道、两点组成。两带是河、背面的山脉;一道是通往禹庙的甬道;两点是禹庙和禹祠。











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峰,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说,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间这块碑才被人们发现,并被人摹刻于三峡的夔门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禹碑上共有77个字,文字奇特难识,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还有人断其为“篆书”,历代想辨识者众多,但都不能解其中义。虽各家解释都不相同,但都认为碑文大意是: 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罗含的《湘中记》、赵晔的《吴越春秋》。(事后网上查的资料)。这块碑至少能证明两件事情,一是大禹在很久前的远古确实存在,二是大禹的影响在远古已影响广泛,被百姓称颂。

烛舞 发表于 10.1.8 23:59:09

“书、心、境”极雅极致之兰亭

王羲之是东晋时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在渚兰山下汇聚当时的名流和亲朋好友在此进行修禊活动,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序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的感悟,这和当时玄学盛行不无关系。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其抽象而又具体地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它的抽象性甚至高于音乐。一个能产生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又是这么样的一种意境呢?如画?如线?如墨?如音韵?







兰亭入口巨大的《兰亭序》屏风彰显兰亭的灵魂,可谓不入其境先染其魂。



兰亭碑亭,听旁边的讲解讲,碑刻在文革期间被破坏过。



“王右军祠”内王羲之画像。

烛舞 发表于 10.1.9 00:01:36





拍摄于兰亭鹅池,晃动的倒影如张旭的狂草一般。



鹅池,我在想王羲之喜欢鹅,是喜欢它的洁白还是喜欢它在水中荡漾的水波给他带来艺术的灵感,呵呵,猜想猜想。关于鹅还与题扇桥的“戒珠寺”有一个故事。





心如镜”,兰亭的水是否也要向我表述与水有关的书法的心境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