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竺花 发表于 09.8.14 17:06:23

城市的特质是不可比的

城市文化——贵族需要三代培养

  记者:怎样才能将城市的主题文化与城市建设真正结合到一起呢?

  李津逵:常言说,贵族需要三代培养。除了移民城市以外,众多的地方本土的文化都已经过了长达千百年的发生和养成。

  然而这些本土文化,常常是农业文明形态下的文化。当这个区域进入工业文明、进入城市文明之后,一定会出现转型和变迁。以城市的建筑为例,在湖北和湖南的西部,很少华北平原那样的几千户人家的大村落。而在河边、路边、山脚下,是一栋栋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吊脚楼。木结构的吊脚楼,下层养着牲畜,上层居住着人家。祖孙几代同楼而居,养成了苗族土家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可是现在城市化了,到处都是用现代建材搭建的千城一面的建筑。如果把吊脚楼搬到城里来,不仅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就是消防法规都通不过。

  放眼全球,所有国家经济首都的中心商务区,都一律是超高层、钢结构、玻璃幕墙,这是金融中心寸土寸金的地价决定的,在这样的地段上要满足社会需求的话,最有效率的建筑形式就只能是这个样子。那么,城市的文化又将如何在城市的建筑中得到体现?我想,恐怕在这样的几个方面:

  一、在低不在高。所有的大城市,抬头去看她的天际线,是无法看出城市文化特点的。但是低下头来看街道的尺度,看两侧的店面橱窗,招牌广告,看街头各种市政设施,就比较容易看到这个城市的文化。

  二、在里不在外。所有的高层建筑,外墙材料都是“现代化”的,除了色彩有时候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之外,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其形式在世界各国都是趋同的。然而,室内的装修风格、室内的装饰和陈设却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

  三、在神不在形。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够表现出一个城市独特文化价值的,绝不是哪一座单体建筑、哪一条景观大道、那一行行道树。看一看深圳蛇口和华侨城,道路并不宽,却有起伏、有曲折,尺度宜人,真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贵族气。

  弘扬文化要关怀文化载体——人

  记者:我们在构建城市的主题文化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一味地强调主题文化会不会又令我们的城市建设再陷入误区呢?

  李津逵:这叫我想起曾去过的一个省会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上运用了喷泉、雕塑、石刻等几乎所有的广场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个东部大省深厚的文化。走在广场上这种文化氛围很浓,如同一个不停嘴的导游在给你做介绍。至今我还记得广场总面积是17公顷,投资13个亿,在建国50周年之际落成。

  可是作为游人,在五月阳春晌晴白日天,顶着烈日走在光滑的大理石的地面上,只觉得热气烤人。广场上并不是没有绿色,但那是禁止游人入内的草坪,广场上也不是没有供人们闲坐、休憩的地方,草坪的边缘是半米高的打磨得光光滑滑的供人闲坐的石凳。然而没有树阴,坐上去其热难耐。设计师在广场上也装点有几片树阵,在那中间也有一点宝贵的树阴,但却没有供人小坐的石凳。游人们只得毫无尊严地坐在砖沿上。

  作为一个游人,我想对设计师说这样的两句话,“你想说得我清楚,我想要的你糊涂”。弘扬文化当然是好,但是要关怀文化的载体——人。建设城市、经营城市都是为人,不是为了来参观视察的上级领导。

  城市的特质是不可比的

  记者:你怎样评价我国城市主题文化的现状?

  李津逵:如果从上面讨论延伸下来,这个问题大概就应该是:我们有多少城市找到自己的特色文化了?但是遗憾的是,处在经济起飞阶段的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是中心,我们的城市治理结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城市的每一届Z F都要在有限的任期内完成一些量化的指标,来证明自己的施政能力。这些量化的指标,例如GDP,人均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额等等,都是相互之间可以比较、归一化为货币量纲的指标。而文化的特色在这种指标中间是没有的。这就好像在一个学校里,假如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身高、体重、身高的增长率、体重的增长率等等指标,而没有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禀赋的评价,那将是多么糟糕的事情。

  其实,城市的特质是不可比的,正如鞍山与杭州是不可比的一样。水浒传好看的就是英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到了梁山泊排座次的时候,那神行太保、浪里白条都被编了号,实在乏味。现在的城市竞争力排序多是不讲城市文化特色的,多是见物不见人的评价。这样下去,城市就仅仅是一个创造GDP的手段了。既然是手段,同质化自然就难免了。《中国房地产报》

来源: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网 http://citysuc.com











又见凤凰木 发表于 09.8.22 19:12:11

“建设城市、经营城市都是为人,不是为了来参观视察的上级领导。”说的好!

ぇぇぇ

文竺花 发表于 09.9.1 16:53:27

城市是市民的城市

ǜǜǜ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市的特质是不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