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竺花 发表于 09.8.10 15:39:34

新农村建设莫失乡土特色

杨明生

  近年来,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一味地模仿城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式被简单地套用到了乡村规划建设上来,盲目开发,大拆大建,强求一律,人为地破坏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一些建成的新农村被规划得整齐划一,流淌了千年的小河被改了道;生长了百年的大树被挖出来,换成“城市风景树”,翠绿的竹林变成了人工绿化带;存在了百年的宅院被拆除,古朴的青石小路被改成宽阔的柏油大道;碧草如茵的绿地被浇上水泥建成休闲广场。风土人情味浓郁的乡村如今已“农”味不足了。
  村庄的形成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千百年来形成的风格各异的村落民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它们代表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独特的精神和审美创造,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村庄相对于城市而言,因区位、自然条件及历史因素的差异而独具特色。很多村庄拥有悠久的历史,尚存大量的文物古迹,其发展过程也都是延续历史;并且由于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传统习惯等千差万别,村与村之间的特色也各不相同,可谓“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这些特殊的发展条件如利用得当,将带来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相反,如果广大农村变得千篇一律,丧失了内在个性化的文化传统,农村建设就会失去倚靠,肥沃与厚重的民间文化大地就会变得单一。
  事实上,田园风光不仅是乡村特有的景致,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本钱。据报载,江西省婺源县立足于保护青山绿水、徽文化和建筑特色,加强对非徽派建筑的整治,对被破坏的山体进行绿化美化,恢复了地方传统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营造了“茂林修竹映村廊,飞禽走兽相对鸣”的和谐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婺源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维借鉴。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既要科学规划,又要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留住新农村的文化之根,让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中薪火相传,使新农村真正成为拥有厚重而丰富文化积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我们首先立足乡村特点,尊重各地的传统风俗,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切忌简单划一地套用城市标准,盲目地克隆城市景观。其次,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天然植被,尽量保护村庄原有的宜人尺度、优美的山水风光和田园气息。再次,要妥善保护农村的文化遗产。保住民间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保住一方水土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保住人们深沉的乡土情感和家园意识。



文章摘自: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网http://citysuc.com











老佳佳 发表于 09.8.10 16:05:18

必须保持乡土气息

Λ

文竺花 发表于 09.9.1 16:55:46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农村建设莫失乡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