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丁 发表于 09.5.8 21:03:18

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

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
竹罐神灸的斑印色素反应与病情辨证表
1、罐印 红而暗,表示血脂、血压高,或有温热之邪。
2、罐印 微白,触之不温,多为经寒血虚,证见体乏无力,面色无华。
3、罐体 内壁有水气兼见水泡者,表示该部位有湿气,为常期涉湿或穿潮湿衣服有关。
4、罐印 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为寒凝血瘀,为风寒流注于皮下经络。
5、罐印 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双虚或气血阴阳不调。
6、罐印 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经行不畅。
7、罐印 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气血不宣所致皮表不得儒养。(白而无色多表示局部中层、深层神经系统应不良)。
8、罐印 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经行不畅,有血瘀现象。
、罐印 出现水泡和水珠状,表明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或属炎性水肿,如果拔罐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色,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为经逆。
10、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证见身体发热伴有头晕目眩者,表明患者热毒阳盛伤阴,阴血亏损。
11、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伴有丹痧瘀斑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此为阳盛伤阴,为肝气郁结涉及脾血受统不正,可见所触肌肉均有疼痛感。
12、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潮湿、风邪入表症。
13、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和凉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14、一般正常健康者罐色红白隐隐,触之微温,无太大皮表疼痛感。
走罐疗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扣上皮肤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下压推出回拉时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多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及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凡士林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拔罐提示: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情况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拔火罐,很容易造成危险,是不科学的,生活中并不乏见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胡乱施穴或慎用拔罐疗法,头部、心脏处更应慎用,不能什么伤痛都用火罐,外伤、内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风等)的病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否则将适得其反!
辩证施治:作为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拔火罐同样要讲辩证。比如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太阳穴和督脉大椎、风府、陶道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偏头痛伴有眩晕眼花、耳鸣者,可选风池、天窗、肩中俞;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血压点、哑门、印堂;颈项活动不便者取新设、肩中俞、肩外俞加风池、百劳;伴有上肢症状者加颈臂、肩贞、天宗、肩后、抬肩、肩廖、巨骨。从此看来拔火罐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得了的,不按照中医经络学、腧穴学、解剖学、病理学指导来操作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般在临床软组织损伤所发生的疼痛症原因多半为气血失调又染受风寒侵袭所致。软组织损伤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损伤有因外击、用力不当、起卧不慎、跌打损伤等被动性损伤所致。急性损伤疼痛比较剧烈,有撕列疼的感觉,牵涉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及关节的活动受限。临床多发部位有颈肩关节、胸腰关节及各部筋肌。股髂关节均有急性扭伤。
从临床病症总结分析,以上各部位的急性损伤均起源于慢性劳损,系统来说应该是在肌肉纤维组织损伤后,又因气血阴阳失衡致筋脉失养产生肌肉纤维挛缩,此时因风寒湿侵袭而致毛细血管收缩,局部供血不足而致局部筋脉营养不良产生不通则痛,神经得不到血液营养而致麻木不仁。
在21世纪临床上所见的急性疼痛症状病原较复杂化,一般是因长期坐姿不良,久坐或久站,长期一个姿势工作,低头伏案或职业性姿势不良而形成慢性劳损的积累。在气血失衡时受累的骨骼肌得不到正常血液营养供给,逐渐形成纤维化。如:痉挛,甚者挛缩、僵硬,临床症状表现为钝痛,在腰者偶有酸痛,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疲乏,偶受风寒会有剧痛、针刺痛的感觉。一旦风寒湿兼并会有局部板涨、麻木等症状。在机能衰减气血阴阳失衡时会有酸楚痛。如在颈肩部疼痛者,因长期姿势不良形成慢性劳损致使颈肩部肌肉群纤维化、拘挛、僵硬等病理化,偶受风寒即会致急性拘挛、转侧受限、疼痛等症状。

小布丁 发表于 09.5.8 21:59:18

谁叫我学医的呢 本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本论坛的所有人永远健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